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实现调度指挥信息一体化、手段智能化、调整自动化,是铁路调度指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阐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各调度工种之间组织分工、作业模式和制约因素,分析铁路局集团公司级调度指挥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铁路局集团公司级调度指挥一体化方案,最后以北京局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优化组织的实践为例对调度指挥一体化模式实施前景进行探讨,为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同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6(C00):14-18,51
以TMIS为支撑的综合调度系统和以行车指挥为目标的DMIS系统,是我国铁路运输调度领域的两大信息系统。兰州铁路局T/D结合的工作,经历了自主开发、联合攻关、全面推进、优化完善4个阶段。T/D结合的成功,规范了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的界面,为资源整合提供了共享平台,提高了运输调度指挥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动车组调度指挥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 km/h及以上动车组调度指挥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车组调度指挥工作的对策:加强动车组运用计划的掌握、运行过程的监控及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建设。随着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动车组调度指挥工作仍然面临很多新的课题,使动车组调度指挥工作能够沿着集成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高技术、高要求等特点对调度指挥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在分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调度集中指挥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调度基础管理,完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规章制度,严格施工日计划管理,完善非正常行车组织预案,弱化调度命令、强化调度指挥,优化设备控制、减少人工干预等健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传统调度指挥模式在适应铁路市场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铁路调度指挥情况。通过借鉴国外铁路调度指挥的经验,结合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的实际,提出市场化条件下的3种铁路调度指挥模式:增设经济考核指标的调度指挥模式、基于铁路局间经济协议的调度指挥模式和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模式。通过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优劣,提出运用不同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铁路调度管理模式和特点,结合我国铁路调度指挥模式现状,提出调度指挥要统观全局,坚持路网的完整性;实施高质有效的综合调度指挥;制定和实施我国的CRTMS/CTML规范;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发挥在路网服务方面的作用;强化与其他系统的互通共享;综合调度系统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视现有系统的整合集成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技术站现行车流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理论适用性存在不足,各运输生产环节易于脱节.对此提出建立调度指挥一体化的构思,解决车流组织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建立相应的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阐述调度指挥一体化的系统功能和工作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8.
维修指挥体系是动车组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及时、有序开展动车组维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概述动车组维修原则及特点、分析动车检修基地调度作业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北京动车检修基地统一调度指挥体系,包括调度指挥体系架构、信息平台建设、动车组出入检修基地调度指挥模式等,提高动车组的维修效率,加快动车组的周转。  相似文献   

9.
强化作业效率攻关 提高运输组织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天津铁路分局从调度指挥、装卸车组织、施工组织、路企协作、考核激励5个方面强化作业效率攻关、加速车辆周转,有效提高了铁路分局和站段的调度指挥水平,压缩了全分局的停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铁路调度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优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体系策略,即:从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专业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推进高速铁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程方面,加强调度系统安全管理;从实施精细化运输组织、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日常工作质量评价考核方面,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从优化客货列车开行方案、统筹路网整体运力、强化生产全过程组织、提升调度精细化组织水平方面,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积极推动调度信息系统建设、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充分用好大数据分析方面,完善调度系统建设和推进大数据应用;从强化调度人员培训、加强梯队人才培养方面,夯实调度人员储备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