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各地反映,目前实行承包(租)经营的形式较多,分配方式也不相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需作出具体规定.经我们研究,现明确如下:一、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一)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5%.- 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人(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35% 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征税问题,国有税务总局与有关部门研究后,已作出如下规定:1 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  相似文献   

3.
我国税法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征税规定由于存在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交叉,因此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从我国税法现行规定的基础上来看,扣除制和归集抵免制比较可行,税负较改革前减轻许多,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重复征税问题,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我国公司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薛凤珍 《财会月刊》2011,(35):39-40
由于我国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征税存在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交叉,往往发生重复征税问题。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如何消除重复征税,以完善所得税制。  相似文献   

5.
《天津财会》2009,(3):29-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5号)第二条的规定,应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主要有11类。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为纳税人。  相似文献   

7.
张清 《审计月刊》2004,(6):42-42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特点:征税对象是所得额;应税所得额的计算比较复杂;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税办法。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总是想方设法少交或不交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反映了一些问题、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加以明确,为便于征管,经研究、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某些地区仍要求企业上缴利润问题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已明确,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都应依法缴纳所得税.对利改税时未缴纳所得税而实行各种承包上交利润办法以及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的,除国务院、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继续执行原政策以外,一律纳入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依法征收所得税.各个地区和部门都应遵照这个原则执行,不得擅自决定要企业上交利润而不按统一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如发现与统一税法不符的任何做法,税务机关应予抵制和有权拒绝执行.二、关于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处理问题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得税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第六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八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0.
一、对高校征收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1.纳税主体不够明确,高校缴纳企业所得税名实不符。(1)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①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④私营企业;④联营企业;⑤股份制企业;⑥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同时,《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指出,上述“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税制目前实行的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直接税中的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的税收征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与企业之间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在国家无偿占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这里所得的概念是收入抵减成本费用后的纯收益。在会计报表利润表中。税前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的利润总额,应税所得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但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税前会计利润必须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若干项目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具有以下特点: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较为复杂;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收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制设计方面 1.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非独立劳动所得(工资、薪金)实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对独立劳动所得(劳务报酬)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现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实行5级超额累进税率;对资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可以看出明显歧视劳动、重视资本。一般认为,资本所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于劳动所得,付出的代价小于劳动所得,与必要生活费用的相关程度低于劳动所得。因此,资本所得的负担能力大,劳动所得的负担能力小。对资本所得征税的幅度应大于劳动所得,可以实现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  相似文献   

14.
个人所得税的简易计算法王刚按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见表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见表二)。采用超额...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个人财产,对其取得所得按以下规定征税: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应以其转让收入额减除800元(转让收入额4000元以下)或者20%(转让收入额4000元以上)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适用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字[2000]91号),从2000年1月1日超,对个人独资企业按“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第四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生产经营所得。其中,纳税人的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相似文献   

17.
《财务与会计》2011,(8):36-3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抵免问题的通知 一、以境内、境外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总收入、销售收入总额、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等指标申请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其来源于境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8.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有: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相似文献   

19.
新所得税法中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最大区别在于: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从税制原理上就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免税收入则是纳税人应税收入的组成部分,按照税制原理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和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而在一定时期又有可能恢复征税。因此,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而免税收入则属于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20.
谈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王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如果出现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不一致的情况,应按照税收的有关规定,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整计算出纳税所得,并据以计算缴纳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