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4年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自此以后,目标管理的思想被美国企业所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今天,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也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在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但是在今天企业界对目标管理的运用过…  相似文献   

2.
给《大师的轨迹(》TheWorldAccordingtoPeterDrucker)写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杰克·贝蒂(JackBeatty)是研究德鲁克的权威人士。他曾做过美国《大西洋月刊》的编辑,为了撰写《大师的轨迹》一书,他研究了大量的关于的德鲁克的史料,而且还多次登门拜访德鲁克以求证一些事件的细节。该书对德鲁克的研究从1914年到1994年,地点从奥地利、德国、英国,到美国和日本,内容涉及德鲁克25本主要著作,涵盖了德鲁克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方面的思想。所以我认为,用“大师的轨迹”来概括该书丰富的内容是合适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2000年在德鲁…  相似文献   

3.
德鲁克是世界公认的管理学大师,他的有效管理思想影响和指导了一大批的组织和企业的管理,给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德鲁克有效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作正确的事",这种有效管理思想不仅对于组织的管理者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也具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具体分析了德鲁克有效管理思想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作用,希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亮生 《人力资源》2012,(11):78-79
德鲁克堪称管理学的大师。早在1 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他就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这一科学的概念后来得到了全世界管理界的广泛认同。人们一致认为:这是德鲁克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概念,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管理实践》的问世,也将管理学开创  相似文献   

5.
《河北企业》2005,(6):12-13
<正>作为激励的"骨头",究竟是金钱、职位,还是权力、股份?抑或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他的管理著作熟能详。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尤其是《怎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知识社会使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知识社会中对知识的管理、对知识工作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热点。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ureker)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在其1999年的新《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进一步完善了其管理新思想。认真研究德鲁克这一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河北企业》2005,(12):24-25
<正>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 CEO 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晌。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以成就与道德为中心的管理价值观,以自我控制为主的管理目标论,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本质论和以高层战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战略观等。  相似文献   

8.
目标管理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在该书中,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目标管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管理知识越来越多,繁荣而繁杂,再加上各种"激情爆满"的管理培训,不少管理者积极而盲目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被层出不穷的"管理时尚"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忽视管理的基本使命。关于管理的使命,散见于企业家和管理专家的说法有很多,而以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一书中的论述最具代表性,也最系统和简明。根据德鲁克的论述,企业管理的基本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体制改革是专业管理、精细管理发展的需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这样一句话:"管理一旦超出特定的半径就不再有效。"大量的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德鲁克的管理半径对企业管理模式同样适用,即一  相似文献   

11.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实践得出提高项目运营管理效率的新概念。成本目标管理在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要,当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也需将成本管理挂在高处,以警示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成本控制,要运用新知识新理念达到管理的最佳境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进行阐释,分别是成本与成本目标管理;成本目标管理的特点、原则及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电力施工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2.
Alfred 《新前程》2007,(6):64-65
逛逛大型书店的管理类专柜.德鲁克文集总是颇为晃眼的摆满一片。笔者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于工作需要也选购过德鲁克经典著述多册。除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管理的实践》.大师留下的东西越读越让人联想到社会学研究。我辈在人文学养方面的功底不足,管理实战积累亦有限,通读之余只好抱怨如今茶叶与咖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党政机关,了解彼得·德鲁克的人并不太多,但在企业管理这个行当,德鲁克却是大名鼎鼎。有人说,在一望无际的企业丛林中,只要一提德鲁克的名字,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管理的实践》一书,这本书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当今热门的MBA专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德鲁克的学说作为基础的。关于战略的研究,是德鲁克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和解答了许多关于企业战略的根本性问题,不但对企业管理者具有极强的启发性,而且对广大秘书工作者培养战略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个人发展也需要目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管理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在该书中,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他的<管理一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目标管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特&;#183;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它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程序,特别强调员工与上级共同参与,设定具体、实际、又能客观衡量成果的目标。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围绕集体目标,协调工作组中每个员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11,(10):34-35
→作为《中外管理》最为推崇的管理学家,本刊总编杨沛霆曾在“杜拉克(也被译作“德鲁克”)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对其思想做过这样的高度提炼:“杜拉克管理思想给我们的影响有几点是重要的:第一,管理不是管别人,首先管好自己;第二,不要只看内部做得怎么样了,关键是用外部的输出来看我们内部的成就;第三,实践是管理之本。”  相似文献   

17.
动荡与危机     
唐纳·萨尔不到40岁已被誉为国际管理界新一代管理大师,被认为是继德鲁克、迈克·波特之后的新星。他的理论充满更多年轻化的想法真是个好名字。这是我看到《哪些企业不会倒》的第一印象。哈佛大学商学院唐纳·萨尔(Donald N. Sull)教授似乎一直都是起名字的高手。他的另一本书是《动荡的积极面:  相似文献   

18.
<正> 企业经济效益差,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增强企业活力。而要增强企业活力,一方面要改革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还要改革企业外部的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就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而言,改革管理机制,重视双向目标管理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标管理是指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目标管理思想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54年  相似文献   

19.
彭宏超 《财会月刊》2017,(4):113-116
IMA于2016年11月正式发布了《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本文基于《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从"规划与报告、决策、技术、运营、领导"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认为《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是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应对其成果进行借鉴,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人员框架,从而更好地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实现管理会计参与战略规划及经营决策,合理控制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德鲁克管理思想回顾及简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彼得.德鲁克是美国当代管理学大师,现代经验主义管理流派的创立者,他构造了管理学的框架体系。他是管理学的开创人,被誉为管理学教父。在国际管理学界享有盛誉。作为管理学大师,他在管理学的组织和战略两个方向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