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7):1-4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宜居城市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念、内涵等三个方面阐述国外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宜居城市的法制法规建设、奖励措施、评价指标、城市规划理念等四个方面分析国外宜居城市的实践特征;从宜居城市的评价、内涵、概念、模式等五个方面概述我国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政府履行职能探析我国宜居城市的实践。通过整理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宜居城市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尹罡 《国土经济》2007,(5X):30-33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框架下对宜居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应有的内涵,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丈环境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在比较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和宜居城市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未来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导向。在回顾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个维度14个要素层和35个具体指标。最后,基于此评价指标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闻(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无论是二者形成的原因还是表现出来的特点,但是"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还是有所不同.很多学者在论述相关的问题时,都不能很好地分辨这两个概念.本文分别从"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和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的看法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廖元旭 《会计之友》2012,(25):91-93
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遵从于一种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变单一评价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达到转变发展方向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宜居城市理念并没有改变城市发展的行为范式--不同的城市仍在统一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误区.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从而决定不同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城市是否宜居只能由城市居民去判断,故而,必须重视不同城市文化影响下,城市价值观对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宜居城市的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对评价体系的反作用.这里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的概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城市文化对城市宜居程度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方便的得到更合乎逻辑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生态宜居城市研究的综述,提出城建小型突发事件是影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以天津市为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证明了城建小型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城市生态宜居建设有相关性,城建小型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理有利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依据城建小型突发事件的特点,借鉴城市应急管理的处理机制,提出包含准备、响应、监督三个步骤的城建小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以完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郝晓丹  李佳旭 《价值工程》2011,30(12):293-293
河北省是京津的沙源地之一,对京津的城市用水与环境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河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以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认为应把建设文明北京和培养文明北京人融为一体,紧扣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培育文明风尚、改善城乡环境、建设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使北京成为和谐首善、文明礼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大众参与的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前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面临的人口规模膨胀、土地空间有限、处理设施紧缺、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等突出问题;认为实施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是妥善处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从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生态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城市总体规划则起着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检测、反馈绩效,构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并以重庆市万州区2008年度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例,探讨该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的梳理分类,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概念词汇在形成、发展和实践中的学术生态、社会生态环境背景,探究了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盲目演绎产生若干问题的历史渊源,阐释了规范城市规划概念词汇对学科发展的基础意义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有的理论姿态,以此廓清城市规划概念词汇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7.
建设宜居城市有关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为例,阐述了宜居城市在哲学、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规划设计等层次的内涵,分析了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根据秦皇岛市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科学规划、基础建设、产业调整、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