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平凹     
上世纪80年代初,当贾平凹冉冉升起时.我正在文学青年的队伍中踯躅.每读他的散文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后来发现他开始写小说了.而且是折腾长篇的,就想奶奶的.终于沉不住气玩大的了.想换种口味放荡一下自己了。老舍先生有言.短篇难写.长篇易玩.第一章说不清.还有以后的各章。谁知“放荡”后的长篇竟给平凹带来日隆的声誉,标志甚明的散文反倒成了敲边鼓的角儿。  相似文献   

2.
我是先读李若冰写柴达木的散文,尔后才走进柴达木的。那时候他的那些散文都零零散散地发表在报刊上,凡我尽力可以找到的都会找来珍宝般地保存起来。他笔下的格尔木、察尔汗、大柴旦、茫崖、茶卡……都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他在前,我在后。我发疯似地寻找李若冰的书,发疯似的读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前面不停地走着,写着。我追他,却追不上;我崇  相似文献   

3.
一部残害与保护动物和生态的斗争史诗 记得十几年前,京夫先生的长篇小说《鹿鸣》刚动笔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他要写一部不同于以前题材的长篇小说.十几年来,京夫先生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而他的长篇小说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收到邢志飞同志最近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小说《山里山外》,很高兴,又激动。高兴的是邢志飞同志终于完成了他要写一部反映供销合作社的长篇小说的愿望:激动的是在我印象中,自从上世纪反映供销合作社事业的电影《红色背篓》后,就没有读过反映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小说.更不要说中、长篇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罗力教授就和我说,他要写一本"大部头",要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作一个梳理,要写一本真正体现自己思想、自己水平的著作.然后就听说他"早出晚归",在深圳月亮湾僻静的房子"躲起来",写了几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数声风笛离亭晚》是车前子的散文集,写得有点散,跳跃性很大,有意识流的味道。他把散文和随笔打通——这样散文显得很随意,算是一种创新。他认为好散文是一段世俗生活的记录,要有趣味性和丰富性,有生动的欲望。车前子诗文书画俱佳,他人在北京,写的是苏州,身上的南方气息无可掩盖。行文洒脱,骨子里却是安静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尽管领导需要有技术,但领导远远不是有技术就行。就某种意义来说,管理企业好比写散文,领导国家好比写诗。”这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从历史的启迪和自己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一句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贾平凹,是陕西省丹凤县人。丹凤是秦岭山中有名的贫困县,他在那儿出生、读书,中学毕业后又返乡劳动,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后来他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当编辑、作家,写出《浮躁》、《高老庄》等反映山区生活的长篇,】、说及大量精美的散文,多次...  相似文献   

9.
<正>QQ上有家长问我:老师,如果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我儿子今天又回来告诉我,班主任在班上向所有同学说他的作文没有写好。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他写了他想通过当发明家能挣很多钱,然后买个大别墅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而且同学也跟着起哄,所以他很气愤!  相似文献   

10.
正《朱自清散文精选》作者:朱自清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他的散文从早期的清丽隽永到中期的朴实醇厚,再到后期的厚重深邃,无不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如小说,倘以第一人称叙述,我们多会认为文中的“我”并不一定就是作者自己。比如莫言说他“奶奶”曾与人在高粱地里做爱,后来生下了他的“土匪爸爸”,我们就并不一定相信管谟业的家谱确如所言。但另有一类作品,如散文、纪实等,则无论其写得花哨与否,我们大抵是相信“人如其文”,作者和“叙述者”是可以合而为一的。但如果作者与叙述者的名字不一致时,则为了尊重作者起见,我通常是把这类东西当作小说来阅读的。  相似文献   

12.
楔子本人在武进采访期间,经过短暂的参观和“道听途说”,冒昧地写出了一篇《小公司的大企业家》的通讯,发表在1988年第4期的《金属再生》上。我写的就是刘厚阳同志。因为他很谦逊,从不希望别人宣传自己,也很少谈到自己的经历和成绩,要想报道他,确实很难。我只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古剑今都有一类文化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物。余秋雨曾在他的散文中写过,李白就对阮籍很钦佩,曾为他的做官过程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阮籍只做了十几天的官,但他的官做得很潇洒,他在做官期间只作了一件事,就是把衙门中相互隔挡的墙壁全给拆了,让一切公开透明,便于官员和官员之间互相监督。可以说阮籍做的这件事情开辟了官场上的新风。  相似文献   

14.
<正> 读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最难忘的是它的结束语:"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八元六角,充分表明了这位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清正廉洁!对此,人们普遍地动情,由衷地赞颂孔繁森用自己的工资给藏胞买药,脱下自己的毛衣给牧民御寒,掏出自己口袋里的钱帮老人解困,献爱  相似文献   

15.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相似文献   

16.
刘艳玲 《魅力中国》2013,(31):105-105,107
欣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能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算是把文学作品读懂,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文本就来说说写好文学评论到底有什么意义,想写好,提升的方式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用一个多星期时间读完了海峡对岸齐邦媛先生的个人回忆录《巨流河》,掩卷长思,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最近获得了有民间散文第一大奖之称的"在场主义散文奖"。用齐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她这一代人是"掉在大断裂缝隙里最深的一代人",而她写的是"世界上最长的颠沛流离"。在自己走过的八十多年岁月里,齐先生印象最为深刻的仍然是抗战八年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那些写散文写得很好却又写得太少的作家,要加以罚款!”在一次座谈会上,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开玩笑地如是说。张晓风所指的“罚款”对象就是散文大家陈之藩。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有一年老富翁为测试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装生重病住院,想看看有些什么人来看望他,后来他将测试的结果告诉了谷子博士。谷子博士就劝告他说:"为什么你只想测试别人对自己  相似文献   

20.
孙海鹏 《东北之窗》2008,(22):32-33
大连作家董志正曾经写过一部以大连近代史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东方风云》,其中有一个人物叫做刘辛恬,或许好多人并不知道,大连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刘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