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宏奕 《魅力中国》2014,(12):13-14
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带来了负的社会影响,折射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文通过对宁波、大连PX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情况出发,从民众对政府的决策不信任、对政府的安全监管不信任、政府公布的信息的不信任这三方面的原因进行剖析,然后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优化政府决策过程、界定产权机制、提高监督力度这些方面探索在研究社会转型期政府信任再造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超 《理论观察》2013,(11):30-31
公民对政府的了解与认知和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公民权利意识、参政意识不断觉醒,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公民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政府原在合理范围内的某些不当行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被放大、被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政府信任危机.如何应对挑战重建政府信任?首先应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内在力量,运用文化手段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进行政府信任重建;再次,还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政府信任重建的有序进行,架起公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我们宁愿步子慢一点,成绩单逊色一点,也不要一个山秃河枯,天霾地毒,唯经济一枝独秀的国家。惊艳是给人家看的,只有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民感到幸福,才是我们的荣耀。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美丽不只是山青、水绿、天蓝、地沃,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丽中国应是一个不均贫富,但却和谐共生的中国,一个民众和政府勉力合作,民众与民众之间流淌着温暖、信任和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廖新波 《中国报道》2012,(12):68-69
“病有所医”,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责任;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历史的重托与责任;对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期盼与信任。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其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事关民众利益的重要向度。基础的支持因素是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资本尤其是政府拥有的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解释变量,在不同的范式框架下表现为规则与程序、信任、互惠机制以及非正式规范等内容,它的有效构建为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李丽 《理论观察》2013,(11):32-33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情绪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但也存在诸多负面情绪.增强公权力的信任度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而政府官员在面对媒体及民众时的群体性感染力量对公权力的信任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本人从政府官员的情商培养和积极的思维习惯两个角度阐述了应如何利用好群体性感染力量,以重建官民互信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化,社会冲突日益显现和多样化,矛盾解决方式的上访式和单一化与民众政治参与的不足与冷漠化四个方面。解决当前的政治信任危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有重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增强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8.
郑娟  邢孟军 《宁波经济》2013,(4):36-38,43
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暴露出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尤其是事件结束后政府公信力重建问题。建立政府公信力,当前已成为世界性命题。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会导致政府缺乏社会公众的信任,各种政府行为包括经济社会管理行为也不易被公众理解和支持。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注重宣传政策,让民众达成共识;发展民主,扩大民众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重视信息公开,提升媒体公关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这种举措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吗?本文首先剖析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影响公众信任政府程度的机理,然后根据中国2010年300个地级市电子政务评估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公共服务正相关,公共服务越好,公众越信任政府;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政府透明度正相关,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越信任政府。研究还发现,公共服务还通过影响政府透明度而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对公共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县级政府政务微博的运营信息,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2018四轮调查数据,探讨了政务微博如何影响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研究发现,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后,当地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较均值水平提高11.63%。县级政府发布的政务微博数量越多,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越高。异质性检验、移动份额工具变量和平行趋势检验等均支持这一结果。本文从“技术赋能”角度丰富了数字政府运用影响政府信任的相关机制研究。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政务微博缓解政务信息不对称,提升政府信任水平,并可以通过转发上级政府微博提升政府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戴治勇 《南方经济》2012,(8):115-122
当多目标的政府由于某种条件约束,既没有做出有效承诺,也难以建立一以贯之的声誉的时候,将难以取得民众的信任,官员或法官的渎职、腐败将加强这种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当政府(官员)真的按照法律执行,民众也可能心生疑窦.机会主义弱者采取策略性行为于是有机可乘,通过理论上看起来不可置信的威胁获得于己有利的判决往往能够成功.它的成功又会引发执行官员或法官、普通民众的一系列策略性反应,甚至造成整个社会机会主义盛行,无视规则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政府信任是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基石,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的基础。然而,在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转型期,政府信任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不同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政府组织视角的信任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4-139
政府部门特征、双方关系特征和制度特征都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道禅 《中国西部》2010,(9):32-35
长期以来,药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药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一定时期广大民众对政府公信力、对药品生产厂家、对药品检验部门严重缺乏信任,甚至疑惑丛生。  相似文献   

15.
罗琴  郭佳怡 《魅力中国》2011,(20):138-138
作为湘西自治州州府的吉首,在党的领导之下,贯彻国家,党的文件与措施,积极努力完善廉租房制度,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了多数无能力老人,残疾人的需求,在结合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两种方式的结合下,稳固了自身的公信力。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期许与信任。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开发中的西部城市来说,它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科技的落后,导致了一些普遍发生的不良现象,因此如何解决这些显存的问题,更加做到公平正义,做到社会和谐,,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代建制和无限次重复博弈理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政府和代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经济博弈理论建立政府和代建单位的博弈模型,对代建方和政府之间的信任产生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如何建立和完善政府与代建单位信任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政府信任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权威性与完整性,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维护。为此,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来及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偏差,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让政府做正确的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更是重塑政府信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不公平的普遍蔓延和公权力不受制约的滥用是造成目前社会信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来源于官民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不但漠视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自恃垄断的政治社会资源,与民争利,成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公司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刘佳  梁毅静  薛客 《魅力中国》2011,(17):11-11
当今世界是一个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时代,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重挑战,新闻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社会公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许多政府没能有效地应用媒体,没有通过这个社会公器及时向公众传播真实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紫金矿业7.3事件中政府没有及时有效地应用媒体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政府信任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权威性与完整性,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维护。为此,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来及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偏差,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让政府做正确的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更是重塑政府信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