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O企盼     
一直在中国企业界和相关部门中争论得沸沸扬扬的MBO问题,随着2004年年底国资委的明确表态而告一段落.国资委负责人明确表示:MBO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国资委将对MBO制定法律法规,大型企业不能搞MBO,一些中小企业的探索要区别对待,且必须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之后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2.
作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MBO在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以上市公司为例,从1999年6月粤美的吹响上市公司MBO的号角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粤美的、深方大、TCL、洞庭水殖、胜利股份、特变电工、佛塑股份、红豆股份、杉杉股份、大众科创、大众交通、永鼎光缆、全兴股份、芜湖港等十几家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进行了MBO。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MBO和员工持股等问题作出了规定。2005年上半年因国家机构改革财政部曾一度要求暂缓实施MBO,从而使一些企业采取曲线MBO的方式将MBO的活动转入隐蔽状态。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重新对企业改制过程实施MBO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再次使MBO从隐蔽走向阳光。  相似文献   

3.
王化成  蒋顺才  佟岩 《理财》2005,(2):12-13
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2000年,粤美的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成功实现MBO的上市公司,随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尝试管理层收购。由于担心大规模实行MBO可能会导致过大的风险,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从2003年年末到2004年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相继出台,均对MBO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意见》还专门对MBO作出了规定。国资委、证监会对于MBO的态度逐步明朗,MBO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到2004年年末,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的条件。可见,在这前前后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对不少人来说,甚至对管理部门来说还看不清MBO的真实面孔,吃不透它的真正内涵,摸不准它的真实脾性。MBO操作的难点在哪里?MBO在中国还能继续走下去吗?④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手段,在国内曾经备受追棒,但因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被主管部门叫停。而随着康缘药业和美罗药业曲线MBO获国资委放行,先后已有不下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MBO计划。栖霞建设、山东海龙、豫光金铅等相继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了大股东股权,间接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迹象表明,上市公司曲线推行MBO进入了高发期。  相似文献   

5.
《理财》2005,(2):6-9
李荣融:必须纠正MBO中的违规问题;李毅中:叫停MBO是因为其缺乏公平性;尹中余:国资委无权禁止企业搞MBO;郎咸平:警惕国资被“合法剥削”;李兆熙:管理人员持股不等同于“MBO”……  相似文献   

6.
限制、鼓励还是规范?——当前我国MBO发展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明华 《新金融》2006,(3):15-17
本文认为,对于当前我国MBO,既不宜盲目鼓励,也不应封杀限制。不宜盲目鼓励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大规模进行MBO的条件不成熟;不应封杀限制的理由在于,MBO对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MBO应当规范发展。规范我国MBO发展,既要为正常的MBO“松绑”,也要堵塞MBO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7.
《理财》2005,(2):17-19
如果说在“十六大”以前,中国的MBO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那么,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以后,MBO作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一种激励模式,在政策方面已经名正言顺了。但是,MBO依然面临着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双语     
MBO(Management Buying Out)意为管理层收购,即公司的董事和高管购买本公司所有或部分股权的行为。作为一种实现产权多样化的途径,近年来MBO在许多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被采用。然而,郎咸平教授去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某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实施不规范的MBO进行曝光,引发了国内对于MBO问题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9.
秦海敏 《理财》2005,(2):43-44
西方国家MBO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在MBO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它的地域特色。就目前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应用MBO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更要完善MBO实施过程中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我国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中价格的公正性、中小股东权利实现的公平性和信息披露的公开性,提出规范MBO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行为表现在:资金来源紧张、操作行为不规范;资金来源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造成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的原因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银行发展滞后的融资环境;与MBO相关之法规、政策缺乏协调性。加强管理层收购融资合法性建设的建议:优化我国MBO法律机制;解决资金来源、规范管理层收购融资行为;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创新金融工具,推行专业的MBO基金、MBO信托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双语     
MBO亟须规范 MBO(Management Buying Out)意为管理层收购,即公司的董事和高管购买本公司所有或部分股权的行为.作为一种实现产权多样化的途径,近年来MBO在许多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被采用.然而,郎咸平教授去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某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实施不规范的MBO进行曝光,引发了国内对于MBO问题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一向被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那样一夜转型。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改革的进程阻力重重, 几乎每走一步都引来不小的争议和质疑,都带来一场观念的交锋。如今国资委大力推进的国企产权改革在MBO面前似乎也遇到了红灯,在国外风行20多年的MBO也难逃被争论的命运。昨天还是八面玲珑,今天却成众矢之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MBO的举步维艰? 围绕MBO的国资新政又将把国企改革带向何方?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希望求证一个理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由于MBO融资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和不透明,企业在收购完成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蕴涵了偿债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MBO过程中应当改善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规范收购行为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MBO亟须规范     
MBO亟须规范MBO(Managem entBuying Out)意为管理层收购,即公司的董事和高管购买本公司所有或部分股权的行为。作为一种实现产权多样化的途径,近年来MBO在许多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被采用。然而,郎咸平教授去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某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实施不规范的M BO进行曝光,引  相似文献   

16.
韩薪雨 《中国外资》2008,(5):136-137
本文从西方MBO的理论和实践演进入手,说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对成熟,而相对于西方,我国管理层收购在实施环境、融资方式、定价机制和利益获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探索和规范。最后指出了MBO的两个核心问题——“定价”和“融资”。  相似文献   

17.
关注     
《财政监督》2005,(2):49-50
新年伊始土地运营管制再收紧;社科院公布2005年社会发展七大趋势;22个省宣布免征农业税全面取消有望提前实现;银监会力推住房贷款证券化 建设银行首“破冰”;国资委五条标准规范MBO管理层持股比例受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制度环境尚不健全,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MBO在我国发生了重大变异,一些地方借MBO加速变卖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如果不尽快廓清MBO概念,规范MBO行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控制力甚至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形成灾难性冲击.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 Buy-out)对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推动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我国MBO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规范MBO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健力宝MBO流产,春兰MBO方案夭折,长沙市国有资产以MBO形式集体退出方案被令停止,长虹MBO计划搁浅……其他一些已实施MBO的企业也大多遭到质疑。但TCL却在不声不响中完成了MBO,并将相关消息公布于众,并没有引起外界过激的反应,很多人甚至忽视TCL进行MBO的事实。这正说明了TCL在管理层收购上的韬光养晦、纵横捭阖策略之高明。对其进行细致剖析,或许对我们诸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企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