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图书出版业的现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编辑技能的要求.指出,今后经典类、优秀传统文化及实用性图书市场份额会增大;消费市场向中小城市、农村乡镇下移,中产阶级将成为阅读主流消费者;图书呈现内容多元化、高容量、易携带、传播快的特点,定制阅读将兴起于移动客户端;书店进社区是后续发展方向.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应具备挖掘最前沿学术成果的策划力和策划选题的能力;具备让作者接受约稿的能力;具备判断书稿“好”或“坏”的能力;具备参与图书封面、开本设计的能力;具备撰写书评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中的信息采集是编辑工作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基础.编辑应主要采集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动态信息、作者信息和读者信息.可运用图书交易场所调研、文献检索、关注大众传媒、人际交往和专业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要进行筛选、加工、存储,为编辑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题策划在党报编辑工作中十分重要.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出版物正确宣传党的始线、方钎、政策,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党报编辑的选题策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成功地进行选题策划,编辑人员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政策观念,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2005年正式成为一名编辑,5年来经历了每位同仁都会体验的成长过程。从图书到词典、从小袖珍到大部头、从辅助选题到重点项目等等,随着工作的全方位展开而逐渐加深了对编辑职业的了解,开始切身体会到编辑工作的繁杂和图书出版的艰辛。笔者所属的编辑部门与其他编辑单位相比有其独特之处,比如我们的编辑对象以大部头中英文双解工具书为主,这就对编辑的两种语言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由  相似文献   

5.
周桂珍 《发展》2015,(4):86-87
本文简要介绍了滚雪球式图书选题开发的概念、适用条件和具体应用,并从制定长期规划,寻找出版时机,打造图书品牌,借助品牌优势、作者资源等方面,对滚动开发图书选题谈了一些认识,通过分析本出版社的几个策划实例,简要论述滚雪球式图书选题开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静 《中国经贸》2010,(10):62-6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蒸蒸日上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使得出版行业的内外部发生了质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那么书籍的选题策划与创新思维显得尤为关键。头脑风暴作为创意思维的延伸,让选题策划更加的深刻而灵动,提高编辑的选题策划与创新素质是图书出版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鲁迅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编辑的风格各异,但他们在传承人类文明中的使命意识、鲜明的个性与编辑指向、选取稿件时体现出的政治倾向性和价值观念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代的编辑人员,在选择稿件的时候,在编辑过程中,在策划选题时,在写作过程中都要注意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科学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其选题组稿面临着许多困境:选题策划趋同,栏目缺乏特色;组稿意识淡薄,稿件内容零散等。这是由于编辑职业角色日益式微,编辑缺乏主体性,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与作者和读者之间平等的话语权。因此,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过程中,应主导办刊思路,强化选题意识;抓住时代热点,打造地方特色;依托社科基金,寻求强强联手;培育通识目光,开设"辐射性"栏目。  相似文献   

9.
浅析编辑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归纳编辑角色意识的定义,分析编辑角色意识诸方面包含的内容,强调编辑角色意识对图书出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今学报的编辑必须懂得学术期刊的基本属性,明确编辑人员所应具备的职责,对所编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力求最大完善、最佳效果.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要具备竞争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作者意识、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1.
徐洁华 《特区经济》2007,224(9):172-174
本文以国内某风景区为例,对其淡季、旺季、平季的计算、游客人数与经济收入预测等有关问题的定量计算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存在着流动人口输入型和输出型两种相反的人口流动模式。文章以江苏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分别分析了两种人口流动模式的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安徽劳务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劳务经济,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通过劳务培训、打造品牌和环境建设等措施,强力推进安徽劳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这种“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高投入和扩大规模的路径来实现,以高成本和低效益、较大的经济波动性、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基本特征。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以及体制的综合创新来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促进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带给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利益是不同的。开放带来的好处受惠于每一个阶层是有所区别的,它所带来的收益不会自动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劳动力要素所有者。开放会使各要素所有者间的收入差距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江颉 《特区经济》2009,240(1):152-153
奥运会给主办国经济带来多方面收益的同时,也使所有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圣火熄灭后出现经济滑坡的“后奥运效应”现象。国人担忧北京奥运会过后,我国经济是否会像许多奥运会举办国那样要经历“后奥运效应”这一综合症。因此,本文就如何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跨越“后奥运效应”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祖全 《特区经济》2009,(11):236-237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已成为和谐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从经济法的视域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通过经济法的规范性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  相似文献   

18.
孔德周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3-57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20.
温思美  郑晶 《改革》2006,(5):58-64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向农民赋权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向农民赋权主要包括赋予他们关系权、要素权和发展权。赋权的实现机制是建立善治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微观和宏观的层面明确建设新农村向农民赋权的政策取向,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