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界开始不断反思金融体系和监管的缺失,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也引起了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关注。于是,围绕影子银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影子银行的界定、类型、运行机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风险和监管做一理论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暖华 《财经界(学术)》2013,(21):253-254,268
环境保护税是基于保护环境的目标,对破坏生态平衡或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主体征收一定税额的财政手段。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税收手段,也是一种监管手段,依靠国家强制力实行,对提高社会环保意识,调节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以及积极的影响。一、环境保护税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一)环境保护税概念的界定环境保护税是基于保护环境的目标,对破坏生态平衡或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主体征收一定税额的财政手段,税收所得作为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3.
论跨国银行并表监管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并表监管虽巳公认为跨国银行监管的一项核心原则,在国际银行监管实践中亦得到频繁适用,但国内学界对并表监管的研究尚未深入,有关并表监管专题研究的著述、论文尚不多见,因此对并表监管的涵义、特征、实施条件及与其它监管模式的界分等重大理论问题均存在着一定的分岐和混淆。本文拟对并表监管的上述基本范畴作一廓清,以确立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4.
张宁 《商》2012,(5):194-195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面对金融工具的创新,世界金融市场的融合,金融风险的暴露也日渐对金融行业的稳定有序的发展带来隐忧,从而与一国银行业发展相协调的银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概述,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对研究方向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银行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的银行监管不断改革演进的三大阶段,从中可以研究探索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认识,同时,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外的经验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通过对英国、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的银行监管体制的研究,取长补短,最后针对现阶段的不足,从而确定我国银行监管未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在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的基础上,对加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和防范风险提出了几点对策。通过银行操作与银行监管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监管的精神给予更加具体、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五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双职双人制度、严格明确的分级授权和部门间相互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价。2“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强化银行监管机制。中央银行监管重心要从合规性监管向审慎监管转变,实现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相结合。突出监管资本充足程度、信贷资产质量,流动性变化、信息披露、资产负债比例等方面,加强银行市场退出监管,制定和完善规银行接管、终止、兼并、合并、破产办法。对资不抵债,风险较大,但尚可挽救的银行,重新…  相似文献   

7.
尚静 《商业研究》2005,(10):29-32
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监管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还应有发展和效率这一目标。通过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对银行监管历史和监管方式的转变的概括梳理,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国的监管当局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金融效率和竞争力,同时,监管政策和手段也在转向以激励机制为主。探讨了金融可持续角度的银行监管不但要注重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定,更要注重发展和效率,不但要考虑外部力量的介入,更要在注重银行内部的激励相容,为此监管当局在监管时应建立面向结果的监管制度,需求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点,突出内控建设,贯彻自我负责的原则,并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监管体制相比,我国银行监管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该文将从如何通过有效监管角度,对充分发挥银行业在金融深化和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愈来愈受关注。研究根据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特点及与国外政策性银行比较,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政策性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加快立法,加快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功能定位、进退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立体化监管体系及监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培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关于银行监管模式的两种理论假说 ,并归纳出两种模式的理论依据 ,在充分评价上述理论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柔性监管的概念 ,在理论和经验上对该模式进行了论证 ,并根据监管模式的柔性分析对我国银行债权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枚 《市场研究》2010,(8):21-22
<正>一、市场约束的定义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与政府监管、自我监管并列为有效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近年来对银行监管中市场约束的研究层出不穷。简要来说,银行监管的市场约束是指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出于对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借助银行和有关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关注银行的经营情况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财务实力评级是对商业银行发生危机可能性的评价,以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和国外广泛使用的骆驼群、珍珠评级体系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实力评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财务实力评级的理论基础是银行危机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银行监管理论,评价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盈利水平、流动性、安全性和某些定性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3.
银行监管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商业研究》2004,(15):123-125,135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要求进一步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银行监管的六大常用工具之一,在我国尚未建立。我国应借鉴外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一套既能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又能监管银行经营的制度,同时设计合理的监管工具,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银行监管效力基础假设缺陷审视银行信息技术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李辉富 《商业研究》2004,(10):155-158
信息技术使传统银行业务发生革命性变化,原有的柜台业务演变成对信息流的生产和传播,银行面临的信息技术风险凸现。然而监管当局长期默认的银行监管效力基础假设忽略了信息技术风险的存在。因此,有必要从微观分析银行信息流生产和传播过程,弄清信息技术错误和故障可能诱发的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等若干金融风险。同时,监管当局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风险,要制定加强信息技术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导刊》2005,(9):30-31
一、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银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中国银监会4日表示,去年以来,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各项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开业机构总体运行良好,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框架初步建立,农村银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银监会将严格准人标准,保证准入质量,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银行类机构组建工作,确保新机构要有新机制;对于已组建的机构,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实施分类监管,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在澳门的快速完善,澳门银行业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为了对这种新的银行业务形式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澳门金融管理局于2008年出台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指导原则》,对澳门电子银行监管的主要风险及其监管原则、程序、措施作了详尽的规定。澳门电子银行监管的最新发展可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电子银行的监管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入世以后金融市场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监管和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金融业务网络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银行功能全能化,对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法律规则的复杂化,对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语言障碍会削弱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如何应对挑战?更新监管理念和提高监管人员素质;逐步改革和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有效银行监管的微观基础;进一步改革银行监管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激励相容和激励不相容监管模式下的利弊分析不难发现,银行监管一旦出现激励不相容的状况,会导致银行监管效率低下,增加被监管机构的服从成本,加剧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制约了金融创新。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赋予银行相应的自由裁量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不但维护了金融的稳定,又会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经营自由。监管部门与银行必须在理念、行为和文化等领域达成共识,调动银行与监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监管政策和手段从一种强制行为,变成双方主动寻求合作的一种共同意愿,外因与内因相结合,从而使银行监管真正发生效力。  相似文献   

19.
银行评级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方式,是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美国政府和市场的银行评级制度,对我国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银行评级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美国银行评级制度体系,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体现我国银行经营状况的银行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是使监管者、银行和社会公众效用最大的一种监管模式。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金融监管中各参与者的博弈分析,认为在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监管当局提供的有效监管激励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造成监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快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顺应国际金融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