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阿克苏地区现有农村人口124万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48万人。在这近50万的农村劳力中,具有中小学以下(含盲)化程度的占52%,系统地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到2%,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需要。为此,阿克苏地区就如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新型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某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认为人是目的也是手段,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本质是其价值和地位问题。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农村经济建设目的、劳动力约束和农村劳动力稀缺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的,农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约束力和根本手段”,并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能发展歧途和必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3.
郑冰 《山西财税》2007,(4):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偏低的农民劳动力素质。构建新农村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我们在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件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讲,几次提出新农村建设,都是引导中国农民追求美好生活,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区别的角度讲,五十年代中期的新农村建设强调的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些变化,比如把私有土地变成集体所有,把个体经营变成农村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统一经营。另外,由于当时国力不强,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自己。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不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是明确的、稳定的,就是宪法规定的,农村将长期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此外,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具备了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财力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首当其冲,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所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着眼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多管齐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树立农民的民主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收粮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贷款不费劲”,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国9亿农民描绘的美好前景。所谓“贷款不费劲”就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和农民能够自由、  相似文献   

8.
杨鹂  杨慧晶  郭煜 《中国保险》2007,(11):43-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发展农村保险,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国务院2006年6月26日颁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有益的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向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0.
一、思路要新 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近年来,遂宁市市中区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和推进全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6年4月底,遂宁市市中区农村信用社“三农”贷款余额达7651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75%;贷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66%。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而这两个方面恰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两方面搞好了,就会为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带动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回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开行可以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开局阶段的贷款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需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最近,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对辖内9个区县(市)“十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情况,特别是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常德市作为一个乡村人口达4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7%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十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投入总额为54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低10个百分点。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市还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亿元,仅靠财政投入和农民自身已无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需金融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 《中国金融》2006,(10):66-67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 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三农”领域,向现代市场化的“三农”领域进军不多.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向农村新环境建设、农民新生活消费进军不多;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军不多。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村村通”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要致富,村村通公路”,这是广大农民企盼已久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也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丰富,任务复杂,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鉴于此,本期推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专题,就新农村建设中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职能等方面问题展开探讨,全面关注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投入、宽裕农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为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劳动力索质低,后续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18.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本来就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调、缺乏效率、有失公平等问题的情况下,由于农业税费改革,使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主观愿望和现实能力更加不足,这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最近,温家宝总理说,加强农业农村建设是带动内需的一着活棋。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最根本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而让农民富起来的根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检验农村建设成效的一个直观表象。实现村容整洁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