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春晓  邵婉婷 《中国外资》2012,(10):121-122
近几年我国邮储银行的不断的改革与如今科学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决定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于邮储银行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章通过对邮储银行进行SWOT分析,来探讨邮储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正确的市场定位,以实现邮储银行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邮储银行的不断的改革与如今科学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决定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于邮储银行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章通过对邮储银行进行SWOT分析,来探讨邮储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正确的市场定位,以实现邮储银行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发展?是继续立足原有资金上存、转存的市场定位,还是开辟新的市场发展空间?现借鉴尤努斯“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邮储银行业务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魏革军: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近年来,邮储银行坚持走特色银行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6月,在国际最权威的金融媒体英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总资产排名第28位,发展很快。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邮储银行发生的显著变化。吕家进: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银行,但是缺有特色的银行。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自觉承  相似文献   

5.
陈真 《时代金融》2014,(12):89+93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成果,对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到了重要作用,在其成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职能。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特殊社区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当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范围内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14,(12)
正与一般的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不同,中国邮储银行脱胎于中国邮政体系,"传承"了邮政系统的渊源血脉,烙印着不怕细微、但求稳妥的朴实精神。作为银行系统中的重量级大鳄,邮储银行在全国各地的枝桠众多、服务范围广泛。但限于种种原因,邮储银行的发展又似乎太过于寂寞无声、循规蹈矩。既无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标杆前茅,又无特色型股份制银行的强势猛进。邮储银行在发展定位日  相似文献   

7.
邮储银行成立后,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的同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在审核基层分支机构开业过程当中。对照审核标准.并与其他金融机构比较,我们发现邮储银行设立之初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着部分不足。这些问题概括表现在四大欠缺.即体制欠缺、市场定位欠缺、竞争能力欠缺以及风险抵补机制欠缺。假如这些问题不解决.邮储银行将“带病”开业运行,未来会直接影响邮储银行的改革预期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业务营销已经成为银行市场开拓的重要和经常性工作。我国银行业对于如何“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策划与组织营销活动,保证业务营销的效果和效益,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困惑。作者从当前银行营销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要从营销制度建设、内部运行与对外营销的街接与互促和充分利用资源三个方面对营销进行整合;在营销定位时应当避免普泛化的市场分析、营销主题脱离市场需求、营销内容的组织广泛撒网等现象;而品牌营销则是整合与定位的具体运用。就目前国内金融业务品牌大多还处于品牌成长初期这一特殊阶段,品牌营销应通过整合避免“噪音”,通过定位成就个性。  相似文献   

9.
直销银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而至今在我国的发展不足2年时间,虽然时间很短,但它对我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销银行聚焦长尾客户群,瞄准广大零售市场,为普通大众提供简单、标准、收益高、用户体验良好的银行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定位为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目前邮储银行的零售市场不仅有来自于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的"宝宝"军团的压力,更有来自银行同业开设的直销银行的竞争。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实现线上客户端移动化、线下网点智能化、提高用户体验,是邮储银行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英杰  吴淑梅 《河北金融》2015,(2):45-46,57
随着货币结算电子化日趋成熟,银行业已经迈入网络时代。电子银行业务以物理网点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抢占市场,各家银行纷纷制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如何对电子银行业务准确市场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效益,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邮储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其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电子银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球零售银行市场巨大。2006年全球净收入为12800亿欧元,预计2017年将上升到19000亿欧元。其6200亿欧元的潜在增长一半来自于发达地区,一半来自于新兴经济体[1]。定位于零售银行,对于邮储银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研究了全球零售银行市场增长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型发展策略,最后总结对于邮储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邮储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邮储银行是一家国有全功能商业银行,遵循“根植城乡、服务大众“的零售银行定位,秉承“进步与您同步“的服务理念,我们充分依托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拾遗补缺,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邮储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讲,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和2009年各发生的一起涉及银行存款的案例表明,人们对银行存折及银行卡上的金钱归属问题存在一些分歧,有人认为它们应当属于储户和银行卡持有人,有人认为它们应当属于银行。存在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有人没有认清储户和银行卡持有人与银行之间实际上存在的关系是合同法律关系:储户、银行卡持有人将货币交与银行后,他们因货币所有权已转移至银行而丧失所有权,但获得了以存折或银行卡形式存在债权凭证。因此,银行存折及银行卡上的金钱应归属于银行;此后,他们与银行之间如发生纠纷,应按债权债务关系来处理,即使有人盗用银行卡等窃取货币,损害的将是银行财产,银行在客户无过错情况下,依然要承担偿付责任。  相似文献   

14.
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可以概括为“城市批发+农村零售+中间业务”,即邮储银行成立后大力发展的业务重点为资金营运、中间业务、小额贷款、银团贷款和储蓄,而这也是今后邮储银行与现有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电脑》2014,(3):95-95
邮储银行近日推出微博银行、微信银行和易信银行产品,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签约送话费”、“分享赠手机”活动。邮储银行是国内首家提供微博银行和易信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此次发布的社交平台系列金融产品以及推出的活动,旨在融入互联网金融大潮,抓住互联网用户社交化发展机遇,将金融服务与社交平台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是一个让人想一探究竟的银行,因为它“出身”于中国邮政集团这一母体,所以深受邮政文化的影响,邮储银行的品牌也深深植入百姓内心。邮储银行的优势体现在零售业务上,其标志性的绿卡产品如同春光里舒展的枝叶,明媚而富有朝气,而绿卡卡面上策马疾驰的驿使也喻示了它不为地理条件所限的强大张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规模不断增长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些原本仅为当地特别是当地小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小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开始模糊,并在某些方面试图与大银行就大客户业务进行竞争。小银行随着自身资本扩张而追求平均收益更高的大客户业务本无可厚非,但在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特别是资本规模还不够完善和强大的条件下就盲目转型,则值得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简称"民泰银行")为例,进行探讨。民泰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取向服务小企业是民泰银行的特色品牌,也是民泰银行基本的市场战略和市场定位。近年来,为使其特色品牌更具影响力,民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对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地方小企业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是一个让人想一探究竟的银行,因为它"出身"于中国邮政集团这一母体,所以深受邮政文化的影响,邮储银行的品牌也深深植入百姓内心.邮储银行的优势体现在零售业务上,其标志性的绿卡产品如同春光里舒展的枝叶,明媚而富有朝气,而绿卡卡面上策马疾驰的驿使也喻示了它不为地理条件所限的强大张力.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银行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对银行体制改革有几种意见,有人主张成立中央银行,下边分设若干专业银行;有人认为将原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局都变成专业银行,分工不清只能增加矛盾和扯皮;还有人说应维持现状,有必要恢复的农  相似文献   

20.
<正>储户就其储蓄存折上载有的全部金额,向金融机构主张权利,而金融机构主张储户并未向金融机构提交存折上所记载的款项,在前述情形下,储户和金融机构各自应当承担怎样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又应当如何把握、如何衡平银行金融机构与储户的利益均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现笔者拟就一则案例进行分析,以对前述类似纠纷的正确审判进行实务上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