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日本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正兴起一场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高潮。这场革命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角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新技术革命的爆发,给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自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在1963~1972年的10年中增加了120万家;但自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以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都将对人类的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蒸汽机和铁路技术的变革导致铁路沿线“煤铁复合型经济”的兴起;航海技术的成熟导致沿海、沿江地区“临海经济”的繁荣;航空运输的普及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导致机场附近“临空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革命的实质就是思想革命和生产方式的革新。通过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根本认识,进而引起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根本革命。人类社会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新的生产方式, 带来经济与社会的根本变革,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科技革命引发生产力的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正> 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我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地动摇着传统工业的根基,使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从70年代开始的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将一批高技术产业推上历史舞台,例如生物工程、光电信息、新型材料和能源、宇航等。由于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领衔”作用,它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因素,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竞相在这些领域里展开激烈的角逐。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经互会的“科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以电子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是单项技术革命,而是包括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核能、海洋工程、航天工程等多项新的技术革命群。而通信革命是这次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后日本流通业进入激烈变革时期,这种变革是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流通革命。流通革命改变了日本流通体系和结构,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重组日益流行,流通运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流通革命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日本流通革命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价格破坏、定价体制改变、进口增加、购买方式变化、流通自由化、产销同盟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及其背景的分析也反映了当今日本经济的概貌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中,一批风险企业正在日本迅速崛起。这些风靡日本以至对整个世界都影响颇大的新型企业,正给日本社会、科技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日本的风险企业是指日本中小企业界,以开发尖端技术和提供特殊技术服务为主向,在成败未卜、风险很大的领域勇于开拓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它们主要从事开拓性高技术、高知识的生产,对技术革新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其发展的原因、基本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月,我和几位同志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就新技术革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前往日本做了短期学术考察。我们在访问期间,和日本的学术界、经济界接触比较多,并会见了少数政府官员。给我的印象是,日本各界对新技术革命的范围,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认为应该包括  相似文献   

9.
科技革命的实质就进思想革命和生产方式的革新.通过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时自然的根本认识,进而引起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根本革命。人类杜会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经济与社会的根本变革,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科持革命引发生产力的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当人们还惊异于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烈震荡变革之际,数字化时代已经悄然而至,随着社会向数字化时代迈进,遥感技术成为构建数字地球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我国核领域,遥感技术在铀资源勘查和核军事方面的应用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者中不得不提刘德长教授了。  相似文献   

11.
吴乐丕  王平 《上海改革》2004,(11):38-40
本文着重提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动、政府管理的变革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旨在说明信息革命对“政府革命”的作用方向;技术变革→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社会结构变革、社会需求变革→政府管理变革,从而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国家政府管理变革的深层次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高技术的出现,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技术的出现有其经济、政治及社会根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应瞄准世界新技术发展的新特点,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选择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技术发展领域,以加快我国高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给社会发展及各领域的变革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创造着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及多的物市财富和精神力量。这场新技术革命来势之凶猛,作用这巨大,争夺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因此,高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发展机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争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世界许多国家根据形势的发和本国的具体情况,都在调整自己国家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室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纷纷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衰退,其根源在于其社会经济制度即日本政治制度、市场机制和日本式经营的弊端.虽然近10年来日本固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出现了一些松动,日本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复苏,但是这些松动并没有触及日本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而日本在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整中所表现出来的滞后性、零散性和政府主导性,则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日本要想走出经济的衰退,必须进行彻底的制度变革,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市场机制和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企业历来重视对职工的培训,这是“日本式经营”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对提高企业素质起相当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日本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著,日本企业内的这种教育、培训制度也出现了新的动向。去年11~12月,通产省对两千多个大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业在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高新技术正逐步地走进我国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那么,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迈进一步.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现代化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正符合中共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目前,我国农业在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高新技术正逐步地走进我国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对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那么,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迈进一步。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现代化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正符合中共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一号文件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迅速掀起。在这场革命中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正在为争夺优势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总的来说,美国和日本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列,西欧相对落后,但正在不断地对美日的优势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革命的领域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宇宙开发、新能源开发等。当前日本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开发领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在其他领域,还不太突出。1.集成电路(IC) 微电子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主角。在微电子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集成电路(IC)。IC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电子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日本的IC生产是从1966年才开始的。当时,生产规模很小,发展速度也不快。但是,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的IC开发和生产都加快了步伐,从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相继研制成功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日本电信电话公社于1978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64 K RAM大规模集成电路。1982年,日本的IC产值达到8,352亿日元,相当于1970年的15.7倍。日本的IC出口  相似文献   

20.
衣淑芹 《理论观察》2006,(2):139-140
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网络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信息处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引发了21世纪人类信息领域的强烈震撼。应对挑战,人类在吸取、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的同时,开启了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崭新课题,从而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