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兵书战策提及攻城作战时,最称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讲求的是不战而屈敌国之兵。现代商战中,在寿险营销战场上,攻心同样也是“攻克”准客户的上策。从攻心开始开拓准客户,取得业务拓展的成功,是行销人员最想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书香     
《心战法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营销之道,品牌为要。品牌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城者,强夺也。攻心者,巧取也。故营销之战,心战是也。心战者,必先预知为战之法。然后,则可为胜败之策。故心战法则,乃攻心之策始由之径也。为战者,必知而后战则胜。此营销战之根基也。刘松涛著中国财政经济版社定价:68.00元  相似文献   

3.
所谓攻心策略,就是通过对 有关人员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攻破其心理防线,促使其坦白交待,认错服法。古代军事家主张“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取得了很多重大胜利,以致这种策略广泛运用于司法领域的审讯中。我们审计机关虽然不具审讯的权利,但可以借鉴这种策略,运用于审计工作中,往往也能够减少弯路,提高效率,获取一些大案要案线索,突破审计查证的被动局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东 《企业导报》2002,(1):55-56
<正> 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已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战争谋略是:"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其宗旨都是从精神上感化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商场犹如战场,企业要在激烈竞争和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也必须明白"得人心者得市场"  相似文献   

5.
夏雨平 《公司》2004,(1):58-59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两军对垒时,不费一兵一卒而屈人之兵,是为取胜的最高境界。而在企业里,无论是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还是营销管理及激励考核制度的设计,如果能少耗费资源直指人心,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不失为“攻心”之策。仅有提成还不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营销管理也在  相似文献   

6.
海外企业攻心绝活孙红芹“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商战如兵战,能否在商战中运用好攻心策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海外一些企业可谓“攻心高手”。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善于把握消费者。L,理及其规律,注重从心理上征服对方,以情感人,使消费者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7.
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已懂得“得人心得天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战争谋略是:“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其宗旨都是从精神上感化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商场犹如战场,企业要在激烈竞争和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也必须明白“得人心得市场”的经营之道。积极采取攻心为上的市场竞争方略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得人心者得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战争谋略是:“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其宗旨在于从精神上感化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商场犹如战场,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和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也必须明白“得人心者得市场”的经营之道,积极采取攻心为上的市场竞争方略不失为明智之举。 早在1954年世界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人类需求的层次论”,即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显然,越往高…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文化》2009,(3):54-57
《孙子兵法》中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明: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在商场如战场的企业界同样是得人心者的天下。如果你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做强做大企业,就必须设法赢得人心。有关如何赢得人心的话题,本期我们邀请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新华保险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刘雪松、民生人寿河南分公司总经理马保胜和合众人寿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李宏亮。  相似文献   

10.
在三国史上叱咤风云廿余载,以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儒相风度及传奇故事流芳千古的蜀相诸葛孔明,其身上闪光之处无须多说,但他在选用人时仍有失误,笔者略举一二,告诫世人。一是错用马谡误军情。马谡精通军事,但无实战经验。他在诸葛亮南征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之策,被采用后取得七擒孟获平定西南的胜利。证明马谡配当一名"参谋长"。刘备临终反复诫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遗憾的是"谡与亮素密",初出祁山,"亮违众拔谡",要以北伐先锋官重任,竟招致马谡失街亭,打乱了诸葛亮的北战计划。二是拒纳良策失战机。再出祁山时,大将魏延综合分析敌我军情和地形后,向诸葛亮大胆建议"辄欲请兵万人,出子午谷袭潼关,取长安"。但亮对延存偏见,在"延脑后有反骨"的违心思想指导下,"亮制而不许"。延计落空,蜀军因此失去了北伐成功的难得机会,方引出又四出祁山的故事。魏延的许多作战方案屡遭拒绝,无奈"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三是压抑人才折栋梁。魏延作为刘备破格提拨  相似文献   

11.
骆娟 《企业研究》2012,(22):11-12
"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和哲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势不可挡。商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和市场商业竞争相结合的产物,也面临着双重元素的冲击。笔者从孙子兵法的"多算胜,少算不胜"、"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将者,兵者,大事"三方面,对当前商学院教育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终端是商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商界竞争在终端,终端的事情比天大。但在网络时代,终端的文章已经不那么简单了——终端情境;谁的体验?终端情境作为销售的场所、环境、氛围、空间等,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体现和提升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同时终端情境本身也创造了新的价值,价值来自于消费者在情境中所获得的体验。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在这里,"心",指顾客的内在需要:"城",  相似文献   

13.
<正> 作为一部旷世兵书,《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普遍的肯定。随着对其不断地深入研究,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家把《孙子兵法》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孙子兵法》十三篇始终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这一观点。《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战略思想:"将能而吾不御者胜"、"将在军,军命有所不受"等授权思想;"令之以文,齐之以威","令民与上同意"的用兵原则;"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将者,智、信、仁、勇、  相似文献   

14.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在商战中能否运用好攻心策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一些海外企业的经营者可谓高手。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地形篇》说:“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古代兵战中,指挥员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天时地利,为战争胜利创造条件。研读《三国演义》,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以弱胜强全靠计谋,其中一条锦囊妙计就是巧借天时,呼风唤雨,草船借箭靠的  相似文献   

17.
马骏 《秘书工作》2007,(10):51-54
结缘《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13篇,共5900多个字.这部书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许多名句也是脍炙人口,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也"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指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是说,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攻破敌人军队,下策是攻打城池。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经济“战争”,与军事战争一样,你死我活。企业要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异军突起,创造奇迹,使其经营蒸蒸日上或柳暗花明,就必须用智去取胜对手。“上兵伐谋,以智制胜”作为企业经营谋略,其要旨在于:企业面对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19.
广告“攻心”与“攻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1世纪的广告是“整合营销的传播”,它是一场争夺“眼球”、争夺“注意力”、争夺“顾客心”的商战。然而,为宣传产品或企业形象而做的广告,有的强调“攻心”,有的在“攻心”的同时还需“攻眼”,需要合理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两种策略灵活运用,并掌握好“攻心”与“攻眼”的时机,从而达到广告“促进销售”的目的。 一、“攻心”与“攻眼”的区别 1.广告“攻心”策略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产生的是长期性的效果,消费者一旦因此而购买了该产品,往往会形成品牌忠诚。而“攻眼”只是短暂性的吸引顾客的目光。就如广告大师大卫·  相似文献   

20.
张昊民 《企业活力》1996,(12):28-29
感性营销攻心制胜□张昊民一、感性营销:营销新概念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市场化和高科技浪潮的迅猛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已从量的消费和质的消费,开始向感性消费时代过渡,消费者所看重的不仅仅是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