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展望》1990,(11):9-11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会于1990年9月11日至14日召开了全省农村发展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除对我省科技兴农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交流外,,重点对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使全省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家庭承包经营的项目、规模日益发展和扩大,各种合作经营逐步建立健全,集体经济也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并在“统”与“分”两个层次的结合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连片种植、中分管”、“双保制”、“互助农场”等形式得到较普遍的推广,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家庭承包初期存在重分轻统的倾向,后续的完善和管理工作又沉有跟上,至使集体经营基础脆弱,服务功能不强,家庭经营本身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影响了双层经营机制的运行,成为农村生产力进一步的主要障碍。为此,与会同志建议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过程中,要狠抓集体经济的发展,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双层经营中统的主导职能和家庭经营基础职能的作用,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把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自主权,又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理解农业双层经营 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农村改革怎样深化?这是前几年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种观点是,应该由经营方式的改革向所有制的改革推进,有人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制,有入主张实行“国有私营”或“国有永佃”制。其共同点是确立小农的主体地位,通过土地商品化,推动土地集中,以提高农业商品率和现代化水平。我们认为,这一改革思路,既不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还必然带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苏南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苏南的农业规模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后半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发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解决了部分农户不愿种责任田的难题;90年代,则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了以村办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5.
6.
7.
关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研究建农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合作化的道路。但长期以来,农村如何实现农业合作化,合作经济的组织规模、经营体制、管理形式,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和具体的道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总结正、反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完善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问题已成为农村改革的热门话题。但是,许多论述中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却不尽一致。而这个问题确实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认识不一,容易给实际工作者造成混乱,从而不利于改革的深化。现就本人的理解,讲几点看法,供关心这些问题的同志参考。 深化农村改革的中心内容,就农村工作本身而言,应当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而又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郊区从1983年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指出: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个阐述,不但准确、全面地肯定了农户家庭承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一、正确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现代农业结构至少应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农业生产结构,即大农业中农、林、牧、渔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农产品结构,即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三是农业经营结构,即农业经营单位的经营形式与经营规模及区域化布局的比例与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四是农业产业结构,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间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就要系统分析这四个层面的结构。当然不同时期,分析的重点各有侧重。   农业生产结构是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农业生产结构既取决于自然条…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双层经营机制是我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建立的农业经营体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证明它的建立给农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对双层经营机制运行现状的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作为农村生产关系具体表现的双层经营,必然有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业产业化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最早由山东维坊市于1993年提出,随后我国各地农村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农业产业化实践,这一实践丙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性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科经教相结合的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中国农民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就农业产业化中几个要素:政府、龙头企业、市场、农户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有待于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8.
借鉴和发展农村大包干的经验,湖北三湖农场于1983年就初步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生产格局,实行了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0多年来,该场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发展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20.
建立健全集体与农户之间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深化农村经营方式改革的内在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集体经营层次与农户经营层次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因而使双层经营的体制难以协调运行。因此,有必要按照市场规则和法律程序建立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内在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