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个三角洲同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但上海属于国有经济推动型,苏浙属于民营经济推动型,广东则是外商投资推动型。从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比较看,广东的经济外向化程度大大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外资企业较多的广东,企业组织结构稍好于以集体和个体等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苏、浙两省。苏、浙、粤以体制优势和迟发展优势实现了较快的技术进步。文章最后得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数字     
《中国报道》2008,(5):13-14
沪浙苏两省一市拥有全国26%的流动人口 4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沪苏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联动会议消息,2007年末,沪苏浙两省一市常住人口1.45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其中.流动人口0.39亿人,约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26%。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各个省份均形成了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小城镇共同发展的城镇建设体系。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全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问题。中部地区(以鄂为例)较东部沿海的浙、苏、鲁等省份(以浙为例)发展明显落后。本文通过浙、鄂两省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比较,分析两省城镇化差距的原因,揭示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浙江经验,明确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振蚕业     
甘肃省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散见于史书的我省丝绸业早在西周中期就已闻名遐迩,蚕业生产在我省实属古业。但由于历代统治者没有能力组织社会化生产,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总体布局分散,产品多为自产自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粤浙两省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基于1978-2012年粤浙两省相关数据,分析两省人均GDP、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部门的分布情况及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粤浙两省产业结构演变总体趋势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因两省资源禀赋和客观环境不同,粤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构成明显落后于浙.  相似文献   

6.
五大连池市蚕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大连池市发展柞蚕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柞蚕养殖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的需要;发展柞蚕养殖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需要;发展柞蚕养殖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在蚕业生产与开发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蚕业技术指导物资服务设施还不能适应当前蚕业生产需要。为了促进柞蚕养殖业的发展,政府应鼓励、引导农民和下岗职工积极发展蚕业生产;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培植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为祝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二月八日,由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组织,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港苏、浙、沪社团联合举行了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暨在港苏、浙、沪杜团知名人士荣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宴会。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协调部部长邹哲开,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茅志琼,江苏省政协秘书长卜承祖出席宴会祝贺。应邀出席宴会的嘉宾有在港苏、浙、沪社团知名人士:荣任筹  相似文献   

8.
栽桑养蚕很早就是江、浙农村中相当普遍的副业。但自宋末元初植棉业兴起后,国人开始用棉花织棉布,穿棉布制的衣服,丝织品渐被棉布所取代。大致明代中叶,很多地方的蚕桑业已经衰落甚至消失。不过浙西嘉兴、湖州二府的部分县的蚕、桑、丝业未受影响,始终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茜  陈丽珍 《特区经济》2011,(11):54-56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本文在对苏、沪、浙现代服务业整体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苏、沪、浙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产业、优势产业。提出对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应重点发展既服务于江苏先进制造业又服务长三角整体发展,实现同沪、浙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10.
论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国。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对全球茧丝绸生产与贸易发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当前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深入实施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加快蚕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加蚕桑生产效益、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培养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和探索省力养蚕模式等促进蚕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职蚕桑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蚕桑技术人才培养在广西尚属尝试阶段。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适应现代蚕业生产、建设、管理、推广、经营、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品德塑造、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和大胆改革;提出了高职蚕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平均利润额超过全国及苏、浙、粤三省,企业平均收益水平较高。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收入抵减全部支出后的余额,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2011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企业平均利润额为3062.9万元,增长47.5%,企业平均利润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是苏、浙、粤三省的1.2倍、1.7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13.
在丁志用的志向里有"三个第一",即社会效益第一、蚕农利益第一、他人第一。正是这"三个第一",支撑着丁志用在茧蚕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2002年,丁志用组建了"东台市民星蚕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他探索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经济格局中,广东和江苏占据两席重要地位。通过对两省社会发展背景的全面比较,系统回顾了粤、苏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与轨迹,抽炼出各自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最后,针对两省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尤其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浙、皖两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构造了政府吸引人才的模型,从宣传创业理念、建设创业硬件基础设施和提供创业软件服务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省在建设创业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差距不大,但在创业理念和软件服务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在政策制定广度  相似文献   

16.
罗亚曦 《中国西部》2010,(3):104-105
浙商在赚钱,四川省浙江商会在牵线,川浙两省经济社会在发展。这就是42万在川浙商的简单素描。同时,他们还关注社会民生、积极参与四川慈善公益活动,"富而思源,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17.
苏、浙、粤、鲁四省,同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中均名列前茅.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模式或类型一般分为四种,即农业推动型、农业主导型、非农业主导型、城市带动型,而苏、浙、粤、鲁四省同属于非农业主导型,其主要特点为不仅非农产业收入增量占农民收入总增量比例较大,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动力,而且非农产业收入接近以致超过农业收入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性质不同是导致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文化主要通过"文化无意识"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从浙陕区域文化对浙陕区域产业结构、企业家数量、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对外贸易等五个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得出区域文化差异是导致浙陕两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原因,从而从区域文化视角对"浙陕之谜"做出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鲁、苏、粤三省新兴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知识经济,鲁、苏、粤三省都在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范围涉及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一批新兴产业迅猛崛起,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通过三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山东与苏、粤两省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是自我保护,还是自我封闭?无论是蚕业的产业机制,还是蚕业的发展体制。都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