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7,(3)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各种形态的媒体融合终端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当前,新兴媒体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冲击。"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媒体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创建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文章就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闻、手机新闻、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迎合人们接受信息习惯和渠道的改变,迅速登上传播舞台,形成新闻传播新的发展格局,对传统媒体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和挑战。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对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巩固思想舆论宣传主阵地基础上,通过"四个融合"、"三屏合一"等举措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整体融合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影响巨大。广播媒体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如何抢占新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成为要探讨、摸索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探讨了广播电台在缺少资金、人才、经验的境遇下,如何整合内部资源,拓展受众群体,充分实现台网联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影响巨大。广播媒体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如何抢占新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成为要探讨、摸索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探讨了广播电台在缺少资金、人才、经验的境遇下,如何整合内部资源,拓展受众群体,充分实现台网联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巨额合并案震撼了整个世界斯蒂夫·凯斯也因此红遍了全美国。这位只有41岁的“夏威夷小子”在短短15年间神奇般地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帝国”在刚跨入新千年门槛之时又来了个“开门红”。他以承担 1660亿美元的股价和 170亿美元的债务将世界最大传统媒体公司一口吃下。美国有媒体称,斯蒂夫·凯斯坐上了网上、网下媒体的头把交椅,成为无可争议的“互联网之王”。 来自夏威夷的卖报小孩 谁能想象到,这位目前在美国大红大紫的人物,并不是技术天才,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他的履历根本没有多少可供大书…  相似文献   

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201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媒体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最基层的县级传统媒体,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着力夯实思想舆论阵地,切实增强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霞 《商周刊》2013,(19):26-27
面临变革压力,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纷纷开始数字化转型,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打造全媒体平台。对于“全媒体”这个概念,走在媒体实践最前线的媒体人又是怎样诠释的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人们群体行为、社交方式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基于web2.0的网络新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会密度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已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本文在介绍社会化媒体营销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消费者当前行为特征.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间的差异和特征,针对初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企业提出一些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互联网优势的新兴媒体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属于网络的新媒体时代完全改变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占绝对优势的新媒体更是从传播方式、管理机制、品牌效应等方面冲击着许多传统媒体形式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当下主要媒体:电视、广播、报纸行业的管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创新性的管理机制.对其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探寻新道路、适应时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10)
新兴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生存危机,传统媒体正在进行着各种变革。就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生存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新兴媒体以其便利、快速、互动的优势在逐步消解电视、报刊甚至门户网站的舆论引导能力,获得了大众的广泛青睐。传统媒体因此就必须适应当前的形式,主动寻求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但是融合也是创新,必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制约,需要研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行业都在积极地将“互联网+”的观念引入到生产经营中来.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当然也就包括企业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发展方面.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影响下的审计趋势与发展的影响,在研究企业内部审计的现行体制下如何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内部审计的相关现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从人类媒介发展史来看,新媒体的诞生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影响,但不会使传统媒介消亡。同时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优劣势的分析,试图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实现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3月,两会提出的“互联网+”计划指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调整发展方向,而“互联网+银行”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深化改革的具体承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稳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互联网+银行”的趋势下需要思考如何深度嫁接互联网技术进行变革.在简要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深远意义,探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实差距,指出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互联网+银行”方式下的风险管理模式的突破路径,为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新常态下实现变革发展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刺激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该文试图从经济学相关理论出发,研究新、旧媒体融合的特征与路径。以江苏广告业实践为样本,检验新、旧媒体融合的内在动力。研究发现:现阶段新、就媒体的融合,是在获取双赢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广泛而革命性的产业融合,且融合路径主要包括自内而外的转型升级和自外而内的兼并重组。从而,全面多维度地为新旧媒体的融合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注定要成为所有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源泉。但是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急于上网去寻找新出路的传统媒体,还是企图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来摆脱眼前困境的网络媒体,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在网上建立起新的赢利模式,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要实现这个目的,既不能走传统媒体走过的老路,也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唯一可做的就是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赢利方式和经营策略上不断开拓创新,在网上探索和建立起新的媒体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时代“第四媒体”的兴起切入,分析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异,阐述传统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传统媒体因应网络时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的兴起、普及,越来越多的曲折、困难横亘在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上.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已死"的言论甚嚣尘上,受众注意力的转移与阅读兴趣的改变,使得人们在选择信息载体的时候更倾向于获取便利、收发迅速、反馈及时的两微一端.这种转变也在一方面给了传统媒体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要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变化的用户需求,调整传播与运营策略,以克服当前的困境,是当下应着重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探究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近况和具体的信息生产模式并联系典型的传统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成功实践,深度剖析传统媒体的当下转型之路,实现新时代纸媒与微信公众号的完美融合和共生.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竞选中,媒体总是少不了的角色.2008年奥巴马将总统竞选拓展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让新媒体在这次竞选中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不少人却开始为传统媒体的命运担忧.尽管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让它具备了新闻媒体的素质,并为奥巴马的成功当选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面对缺乏公信力、信息超载等硬伤,定位在草根媒体的新媒体还不能与传统媒体相匹敌.本文回顾了传统媒体在奥巴马竞选中的重要作用,从奥巴马的“出道”、传统媒体的新闻偏见、公信力、影响力、深度报道和覆盖率的诸多方面论证了奥巴马竞选中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或资讯的传播和享有都不可能被完全独占,传播变得更为灵活和广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已成为新媒体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与趋势,并推动我国媒体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并重点阐述了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