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生态学拓展了对学习主体的生态存在研究。作为终身教育主体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更需要人们从教育和学习等全方位,整体看待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从社会、成人及教育三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生源市场、特色及目标的生态学定位一一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地区不平衡性加大的等问题,指出针对此问题需采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环境现状堪忧,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必须大力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这是整个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开发对环境法制建设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历史、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仍滞后于其它民族地区。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的探究,试图找出一条适合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生态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比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必然涉及到自然资源的问题,现有文献已经表明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从生态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比较分析的角度,说明了西部生态资本(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阐明了开发西部自然资源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也符合比较优势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部"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探讨“二元经济”结构的运行模式与西部贫困化的关系,分析西部“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指出西部“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对策。旨在为西部地区实施“绿色”扶贫开发战略规划,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绿色召唤。文章论述了生态修复理论的一般原理,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修复的迫切性,以及实施的原则、标准和效益指标,报告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果,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现在的生态时代的要求,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高校的生态现状,并提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弱化了对全国环境的生态屏障作用,应通过完善政策性金融对西部生态重建的支持作用,建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法规,对局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业务进行重组,强化政策性金融对西部生态重建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生态保护问题突出.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大开发的最佳选择.本文从实现有法可依,各级法律法规协调统一;建立明确的产权结构和科学管理模式;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建立健全生态标准和循环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西部地区按经济指标分为四类,分别论述了其经济发展特点,并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负相关,人口迁移、就业、文化结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等方面与经济发展正相关。因此,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需要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自然增长,加快人口迁移变动,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人口就业结构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浙江、安徽、贵州三个省份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样本,分析比较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教育不均等状况。结论指出,中西部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比重虽低于东部地区,但教育经费增长率远高于东部地区,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缩小了区域间财政投入的差距,体现了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的趋势;但生均层面数据显示,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目标渐行渐远。财力不足与分配结构是中西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改变原有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分配体制,负担起地方政府部分教育支出,进行适当的财政转移支付,将有助于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早日实现,实现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浅析了目前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高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主要包括稳定民办高校招生规模、加强特色办学、加大软硬件建设及教学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素养、更新民办高校人才培训模式和加强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向新工业化道路迈进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人力资源出现了结构性失调和能力性欠缺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低谷状态.本文介绍了东三省职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以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具体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技能训练,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搞好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采用1996~2002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有不同,差别较大,东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明显偏低.目前,产生教育投资效应区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在中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既有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也有西部贫困文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文化素质过低的原因.这些原因造就了西部贫困人口的能力贫困,致使他们长期处于贫困的再生产状态.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政府把消除贫困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目标,尤其在西部.可通过西部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观念、强化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主体是人力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把握好与知识经济密切联系的问题 :一是必须做好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二是重视教育 ,提高整个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 ,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在产业结构转型上 ,扬长避短 ,发挥西部的科技优势 ,建设文明绿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9.
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扭转西部地区严峻的城乡二元结构,需重点向8类问题区域倾斜,多管齐下,抓生态补偿、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提高西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东西部和城乡间互助合作,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