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峥 《生产力研究》2007,(16):89-90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超出了民族国家的管辖范畴,以多边协调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体制随之产生。以GATT/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与贸易有关的全球公共产品。然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符、成员受益不均、供应机制缺乏民主等问题。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应以发展为导向,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利,满足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3.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下称“世贸组织”,WTO)根据1994年12月8日世贸组织筹委会执行大舍的决定已于1月1日正式生效运转。虽说二战后形成的关贸总协定(下称“总协定”)将于世贸组织共存1年,但从监督、协调和管理今后新多边贸易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事实上世贸组织已取代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得以运转的基础和法律载体。作为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角色的总协定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这一新旧交替说明以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为核心的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到来,同时也勾勒出…  相似文献   

4.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成为多边贸易谈判与贸易磋商机构。WTO的成立,极大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但贸易自由化也引起世界市场竞争的激化,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国家利益与要素收入的重新分配,导致各国间贸易关系的紧张。文章分析WTO成立后国际贸易摩擦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小梅 《技术经济》2004,23(9):41-43
1.交易成本的减少。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进行了归纳和区分,将交易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为签订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回顾,阐述其制度的历史变迁,并分析其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对广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作出评价,由此指出重构广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与贸易政策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真实关切使世界贸易组织面临协调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的任务。《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前言第一次明确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新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本文首先论证了只有当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共同发展的时候,贸易才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然后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机制使环境和贸易政策的结合成为可能,最后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环境与贸易政策结合的法律与实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段炼 《当代财经》2005,(8):103-10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双重影响,它既可以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垫脚石也能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区域集团是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本文从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集团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性安排的合理性、完善性以及在这种管理下区域集团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在区域性集团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存的环境中,入世后的中国也正积极地融入到区域性合作的大趋势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袆 《生产力研究》2005,(8):221-2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而会计制度作为资源配置和产权制度中的一种产生、传导信息的机制,无疑也应和整个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变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没有现成的理论、方法可以照搬,只能是根据我国国情运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去不断地探索、创新。其间,许多现象需要去解释,许多全新的问题有待去探讨、去解决。笔者试图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区域主义"蓬勃发展使WTO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文章解析了"新区域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盛行的背景及原因,指出了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根源,厘清了多边贸易体制通过管理区域贸易协定以协调二者冲突的行事思路,并根据上述研究重新定位了"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首先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中亚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中亚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进口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总体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主要农产品贸易中互补性较强且贸易结合度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是否有利于推动多边自由贸易的实现,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先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然后再进行区域经济组织的自由贸易合作,从而最终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能够比"一味地"等待世界所有国家同时实现贸易的自由化给各利益主体带来更大的现期净收益.因此,相比WTO所推行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它将为世界自由贸易的实现做阶段性准备.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加强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监督和协调,以引导它向更有利于提高世界福利和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口产品多样化与贸易绩效——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我们从中发现了产品多样化对出口贸易存在着正效应,且对出口贸易有非常稳定的影响作用.把握选取产品多样化的方法,对企业合理、准确定位产品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使中国工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从而达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1):115-119
本文选取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和B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刚贞  王光伟 《技术经济》2008,27(1):116-120
贸易与汇率关系理论难以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现象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分析思路,结合我国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将汇率预期变量引入贸易收支模型,对主要家用视听产品的对外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预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针对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建立了一个引入博弈参与人学习调整的农产品买卖交易模型,分析了个体策略选择机制在模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了博弈参与人通过不断的学习调整,最终形成"强-弱"或"弱-强"要价策略组合的稳定均衡结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买卖双方偏离独立的个人价值差异区间中心点的程度对演化稳定均衡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贤恩  郑思宁  孙骏 《技术经济》2010,29(11):91-97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数据,借助Gruble-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形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上有明显的互补性;贸易结构的变动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并呈增强态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Aquino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及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09年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增长由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共同引发;产业内贸易方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颖 《技术经济》2009,28(8):87-92
本文阐述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总体扩大趋势。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中国对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再者,主要出口农产品形成的贸易逆差是构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引起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