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波 《中国西部》2013,(31):52-61
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称为“421”家庭。今天,这种家庭结构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而中国式养老成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战争”。上一代人渴望安享晚年的养老梦成了下一代人追逐成功的包袱。一方面,父母面临养老问题;一方面,自己如何为老年准备充足的养老金?80后、90后年轻人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历程。社会保险提供了最基本的养老金,但我国实行的是“保而不包”的政策。要想退休后能尽享天年,年轻时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一份规划,可解决未来年老时的养老金补充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珞 《黑河学刊》2010,(3):138-139
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凌霞 《魅力中国》2014,(7):275-276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如今30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人的行列,由4个老人,1个孩子,一对夫妇,构成的“421家庭”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莽老处于“弱中之弱”的不利地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为了成功化解这一矛盾,国家必须加大对独生子女养老的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破解城市独一代“421家庭”养老困境,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养老目标,为实现“老有所养”且“老有所医”,探索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整合融通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养结合”养老不仅仅在于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指导,延长老人生活自理期,降低失能概率,提高生活质量,争取健康老龄化.文章阐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经验及现实困难,以厦门某养老社会服务中心个案为例,分析社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挥的服务提供者、关系联络人、资源链接者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在养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失独家庭进行行政给付,但是城镇失独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城镇中的失独老人不但要继续承受丧子之孤苦,更面临着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能否解决好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养老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难题以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家庭养老老人和机构养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昆明市城市老人的养老现状特征,提出了适合昆明市的养老模式应为以家庭养老为主、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合理发展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对中国有参考借鉴作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核家庭”已不能承担起夫妻二人要照看四位老人的重担,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是与经济发展和经济承受力不协调的是,中国过快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走养老社会化之路,在养老问题上必须从传统社会的“家庭中心论”转变为现代的“社会中心论”。中国仅有过去的注重经济资助的养老保险还是不够的,中国的养老社会化应大力强化生理和心理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是,独生子女趋势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结构呈现"4-2-1"模式,甚至出现了"8-4-2-1"的严峻形势,赡养负担加重.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在不断加速和深化,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增多带来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困难亟须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成为了空巢老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不过,“倒按揭”型“以房养老”的推广之路还很漫长。要实际推行“以房养老”模式,更需要具备诸多先决条件如今,“先买房后还债”的按揭理念逐渐在我国深入人心,中国老人又面临一种新的说法:有些美国老人退休后每月拿着银行的钱享受生活,临终前说,我终于把房子所值的钱全部花出去了。 这就是在国内热议的“倒按揭”型“以房养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石述思 《浙江经济》2010,(16):60-60
80后都三十而立了,都开始有新的独生子女了,有出息的都在奋斗;没出息的根本养不起老人——“养老防儿”的趋势目益加剧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老龄化人口迅速增长,同时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模式也在由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等养老方式转变。社区养老方式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了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13.
“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成为近年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新趋势。本文聚焦现有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对于家庭职责的定位,对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现有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存在家庭职责定位尚不清晰、对家庭的支持措施逐渐具体但尚不全面等问题。对此提出未来“家庭”的多样性在养老服务政策中要得到充分考量、家庭的职责及功能需要得到充分评估、家庭支持政策要分层分类有序进行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失独家庭规模的不断扩大,失独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开始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镇江市失独老人的养老诉求及养老现状的调研,对现有的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方式的阐述及其不足之处的分析,提出对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并思考如何借助以上主体的合力构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德国需护理的老人有约230万人.其中,1 50万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并结合亲戚朋友、邻居的帮助,他们的年龄平均在80岁以下.另外80万人选择机构养老,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通常在80岁以上.德国的养老地产,有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便利舒心的家政综合服务,能从各方面满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健康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可获得的经济给养能力,又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质量,从而影响留守老人健康.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并利用“家庭所在社区总人口中外出打工人数所占比重”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估计中存在的联立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有利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是,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增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化、城镇化、老龄化的社会经济转型趋势下,我国农村低龄和健康老人以自我养老为主,高龄和失能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然而农村老人逐渐陷入自我养老保障功能减弱、家庭养老持续弱化、社会养老依然不足的困境,农村的养老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应该提高农村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鼓励家庭养老,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养老模式的保障能力,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杜启洪  柳青 《走向世界》2014,(41):24-26
养儿防老,这个在中国已沿袭了几千年的养老方式,正在新的家庭结构面前遭遇空前的危机。随着“421”家庭的普遍化,儿女们在精力、财力上已无力承担赡养好多位老人的责任。传统的养老该往何处去?每一个家庭都在寻求答案。艰难的养老早晨7点,随着沉重的一声门响,李宏生一家三口离开了家。他们要先送上初中的儿子到学校,然后夫妻俩再各自去上班。此时,家里只留下70多岁的老母亲,趴在窗台上目送儿孙们远去。从这时开始,老人将独自一人度过一天的寂寞时光。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人口基数过大导致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则为养老问题带来了不便。因此,我国的养老形式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由于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年人在面临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在照顾老人方面压力很大。因此,在城市中,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更加依赖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