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家的事业就在于使灵魂从身体的桎梏中解脱,不受欲望和感觉的纠缠,在平静中接近真理。他起身踱步,直到感觉两腿发沉,于是躺了下来。他的身体正在变得寒冷和僵硬,当药力抵达心脏时,苏格拉底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克里托,我们必须向阿斯克勒庇俄斯祭献一只公鸡。注意,千万别忘了。"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医药神,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跟这个司肉体治疗的神灵开玩笑——我的灵魂脱离了肉体,痊愈了。  相似文献   

2.
公民具有社会人和政治人的双重属性,是一个人在民族国家中所获得的身份资格。公民权是与这种资格相联系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核心是政治参与权,公民参与是公民凭借这一身份对国家政治系统是施加影响的过程,并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同政府展开对话和合作,以便最终实现公共管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先开创了德性主义的人性理论模式,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这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研究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即便对当今社会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精神是品德高尚的好公民持有的公共意识.公民精神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公共行政伦理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对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的公民参与,高尚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者)要致力于公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柏林 《发展》2014,(7):103-105
本文通过管窥柏拉图的《申辩篇》,从苏格拉底的言辞与其实际表现相脱节、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立场、哲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实质三个方面,论证了苏格拉底实际上是个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公民精神是品德高尚的好公民持有的公共意识。公民精神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公共行政伦理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对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的公民参与,高尚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者)要致力于公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基础,现代公民的培养对于实现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一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的公民群体的形成关键在于农村。从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能力培养两个视角上看,村民自治在我国公民培养中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婷婷 《魅力中国》2010,(22):176-176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而德性论的公民观作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主要集中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前者是公民德性论的公民观,后者是公民德性的具体规定,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间划清界限,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印暴露出来的同时,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提及的最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哲人王"治国,在其看来"知识即美德"在"哲人王"身上才能得以体现。因此,文章在对于追寻哲学家应具有什么天性才能推动哲人作为城邦的统治者和保卫者,以及怎样挑选和培养哲学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章将以此作为基础,在对城邦概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引出柏拉图"哲人王"治国理论提出的原因以及"哲人王"怎样进行继续培养方面的相关论断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国民积极捐款捐物、献血,许多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些感人的画面实际上向我们昭示着中国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唤起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仍然是朦胧的,是感性的。这就需要对这种朦胧的公民意识精心呵护,认真培养,使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公民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11.
公民基本权利限制是宪法和宪政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宪政实践的重要现象,对其基础进行法哲学探讨,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坚实其理论基础,而且更有利于推动权利实践。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具有坚实的法哲学基础,人性预设奠定了其理论原点,利益选择是其逻辑起点,解决权利冲突是其直接原因,具有权利保障之根本目的是其目的正当性的基础,社会秩序与国家目标的现实需要,保证了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现实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朱蕾 《魅力中国》2014,(25):291-291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法学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完善公民食品安全权相关立法,以期为公民食品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4.
鉴于各种内隐或外显的死亡现象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死亡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显出来。以弗洛伊德的"死本能"为理论依据,在分析我国当前死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死亡"重新进行界定,并尝试探究死亡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意识是公民学习能力的体现,在信息时代,公民的图书馆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目前公民普遍的图书馆意识淡薄,固然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要提升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必须从国家立法、图书馆工作人员、广大公民三方协力,才能取得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虽然都有Civil Society这一翻译,但两者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主体构成、价值内涵与涉及领域。其中公民社会突出指向社会中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政治生活领域,而市民社会则是突出指向社会中以经济权利为中心的非政治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行为可分为“自利”行为和“他利”行为两种。现代政府是“自利”行为和“他利”行为的统一。中国传统时代以及现阶段的政府,“自利”行为比较强大,而与之相对应的“他利”行为表现不足,所以形成政府行为的不对称性和非均衡性。根据“自利”和“他利”的动力基础不同,公民精神的成长是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外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实现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治观念,促进民族地区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活着>的题目虽然只有两个字,却蕴含了作者对于"死亡"与"活着"两种对立形态的探讨.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不仅是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更是目睹了亲人的纷纷离去.小说表现了人在强大命运前的脆弱与渺小,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福贵悟透生死地活着,这就是一种精神--敢于直面死亡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道德建设之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道德是文化的精髓;文化建设要以道德建设为核心。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关键是要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责任缺失是我国的一个社会现实。责任缺失的问题多是由于责任意识淡漠所致;责任意识淡漠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通过道德责任教育,做好榜样示范,树立、宣传、道德榜样,加强责任制度、责任文化建设和公民自觉增强道德责任意识的自我修养等途径,提高全民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