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本文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之一,鲁迅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深刻地认清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而对封建文化的弊端作了强烈的揭露与批判.鲁迅所创作的阿Q形象,深刻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阶级关系的尖锐矛盾,鲁迅也因为其巨大贡献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文化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鲁迅性格落寞、孤独的发展轨迹:生发期、发展期、高潮期、消解期思想嬗变,但鲁迅却仍固守自身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一贯秉持的敏感气质、怀疑精神、忧患意识和孤独情怀。阐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孤独,例如"狂人""单四嫂子""孔乙己""夏瑜""祥林嫂""魏连殳""涓生"等这些文学形象无不于孤独中透显出深深的悲凉。鲁迅极有分寸的调侃笔法,在对其言行的描述背后,体露出深深的同情。体悟到作者深挚的关切,透显出一代文豪的"责任意识""渡人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7,(23):67-67
孔乙己走进五星级的“新天地”,咸亨酒店还会是原汁原味的绍兴酒馆吗?据悉,成亨酒店将被拆扩建成五星级标准的鲁迅文化主题酒店。  相似文献   

4.
自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就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无论是古代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作品,还是科举取士的考试文章,都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影响。本文从唐诗、北宋古文运动、元杂剧、明清小说几方面简要分析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古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艳焕 《魅力中国》2010,(30):104-104,106
《李娃传》作为唐代文言小说成熟期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影响深远,其中封建家长的形象荥阳公与后世名著《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相比,无论在外在形象还是本质内涵上都有着过多的相似之处,都揭露着封建统治者虚伪冷酷的本质。同时由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问与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贾政形象的塑造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又有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谦 《走向世界》2011,(1):93-93
读过中学的人们大概都会记得有两篇鲁迅的小说编入语文课本,《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前者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精神活跃到神经质的人,总是注意到赵家的狗又多盯了他两眼:后者留给人们两个关键词:茴香豆和“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7.
史红华 《科学决策》2008,(10):112-113
周文是在鲁迅的直接指导与扶植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左翼作家。周文毕生的小说创作都在继承并发展着鲁迅的部分因子,在人物形象上,塑造出底层民众的形象,寻求解放的女性形象和小知识分子形象,重现了鲁迅笔下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境。同时,以韧性战斗的精神大胆反抗“吃人”的封建思想,秉持“文学即人学”的理念,执着于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起于隋,定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亡于辛亥革命。科举制度有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西方的文官制度就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但至明,科举主要考八股,把科举制度引向了绝路,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相似文献   

9.
我国唐朝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选官、用官制度.这一个制度的可取之处在于有较完善的科举制度、选官措施和监察制度;不足之处是选官用官制度本身只体现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许多内容流于形式,特权阶级凌驾于制度之上.  相似文献   

10.
陆辉  董世坤 《辽宁经济》2010,(12):90-91
一、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历史演进近现代意义上的我国高等学校萌芽于19世纪末期。但由于当时的政治体制依然是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官方和民间的教育正途依然是科举制度。因而在此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1.
曾纪鑫 《开放潮》2005,(2):73-73
提及鲁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杂文,那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同时,读者心目中的鲁迅,也是一副怒目金刚的形象,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也更有一些研究鲁迅的学者将他称为“惯于以阴暗心理推测中国的将来的人”。其实,抱有这种认识的人们只见到了先生的一个侧面,而忽略或者说忘却了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那充满了悲悯情怀的另一面。怒目金刚、横眉冷对是鲁迅的表面,他那深藏不露的,便是大慈大悲的对民族、  相似文献   

12.
在力求“画出国民的灵魂来”的过程中,“看客”形象无疑是鲁迅小说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综观鲁迅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鲁迅一直都在对“看客”形象进行不断的挖掘。“看客”形象是鲁迅先生一个不解的情结。这情结来源于作家的心灵与现实社会不断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文章塑造了若干典型的儿童形象。本文解读了鲁迅先生作品中对儿童的塑造:具有鲜活的儿童语言特点;独特的儿童视角;儿童形象传递着童真、童趣;天真的憧·曝着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后面,往往也同样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普通人的生活、情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文章从鲁迅个人的生活、情感的角度出发,剖析他的孤独与烦恼,无奈与凄凉,以便读者能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一代伟人——鲁迅。  相似文献   

15.
对于《红楼梦》中贸政与宝玉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实质如何评价,似乎已成了定论,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贸政是封建制度、封建秩序的卫道主,而贾宝玉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两人间的矛盾冲突的实质是维护与反对封建秩序的斗争。笔者以为,认定灵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乃是夸大了贾宝玉形象的意义。实际上,贾宝玉虽然对他生活于其中的封建社会、封建家庭的种种罪恶很反感,他和没有打算反抗那个阶级和那个社会,也不打算背叛他的家庭,他只不过是想要逃避社会与家庭强加给他的种种责任与束缚,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来作人和生活罢了…  相似文献   

16.
徐子杰 《魅力中国》2013,(10):67-67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寻求中国革命力量、探索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出路的角度出发,注意描写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描写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各种知识分子形象的性格和他们的悲剧命运,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知识分子的戕害,分析了当时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和自身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曼 《魅力中国》2013,(11):61-61
在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积极宣传改革教育的主张,形成一场改革教育的思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一致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主张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呼吁改革科举制度,变科举、兴女学。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他们推动百日维新中国教育改革令的颁布: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在地方设三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这一切从根本上动摇了旧封建教育制度,同时,为我国教育近代化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基了根基.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8.
鲁迅《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这一形象,代表了旧式中国劳动妇女的共性,她们被封建礼教束缚、压迫,但不失反抗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妇女的蔑视和欺压。像祥林嫂这样的下层女性,即便勤劳、善良、坚韧,但以她的身体从暴烈到干枯的经历实际上是对封建权力暴行的控诉。她在旧式中国不能争取到一丝尊严,不能得到作为一个人的起码的权利,取而代之的却是被践踏、被奴役、遭压迫、受欺凌。  相似文献   

19.
记忆里的绍兴是鲁迅先生笔下戴金项圈淳朴的润土和咸亨酒店里喝酒吃茴香豆的孔乙己。初冬时节来到绍兴,感悟景是人非的同时却处处体味着一种活力。我又重新认识了一位绍兴人,中等身材,略瘦,语速较快,双眼透着智慧,他就是绍兴县供销社主任凌渭土。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老先生偷书,遭了一顿吊打,又被人议论,孔乙己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