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生态西藏、美丽西藏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要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以藏族生态文化为依托,促进生态保护法治化建设,培育现代生态公民,建设美丽西藏。  相似文献   

2.
对西藏的生态屏障的功能,学界和政界已基本形成共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对西藏生态屏障功能的增强与减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与"老龄化"及"性别比持续升高"等内地省市普遍存在的人口问题相比,人口增长过速、分布不均,素质不适应现代化需求是西藏人口问题的特点,而人口素质偏低是西藏生态保护与人口问题的瓶颈。鉴于此,从道德基础、人力基础及产业基础三方面尝试着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藏族生态伦理是藏族对自然、对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藏族生态伦理提出了崇敬自然、尊重生命、万物一体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在许多方面都有可以吸取的合理价值,至少可以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价值体系。在藏区走向现代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继承传统藏族生态伦理,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态文明,为世界和谐生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尚学摈 《理论观察》2023,(10):132-136
藏族题材电影在中国影坛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质量作品的相继问世,展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藏族题材电影在历史层面承担起歌颂西藏解放、藏区建设的时代功能,在思想层面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构建的主旋律任务,在文化层面展现出藏族丰美的民风习俗与独特的精神气质。缕析藏族题材电影的母题构成,对于深度解析藏族文化的内蕴,强化各民族精神交互,总结电影创作经验,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深切的美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平 《西部大开发》2010,(6):9-9,19
青海藏区是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农牧业生产仍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和教育落后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强化生态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生态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藏区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藏传佛教对五大藏区两大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它依正不二、 万物有灵的自然观有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众生同体、 众生平等的生命观让人们养成了尊重生命的习惯;因果报应伦理观有助于保护藏区野生动物;动物崇拜、 宗教活动有助于对野生动物与环境的保护.在藏区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藏传佛教的生命修炼文化有益于社会民众的身心健康;其平等的文化精神能吸引并接纳不同的文化;其包容的文化心理有益于藏区文化多元化的共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藏区可可西里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区域,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整个可可西里地区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简要浅析藏区可可西里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倡导在发展经济时一定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应该在科学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进而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城型社会放在西藏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治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生态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生态型企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这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爱惜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永葆高原碧水蓝天,牢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们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绿色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指出:“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青海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的“生态保护第一”战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找准了青海未来发展的定位.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大要素及其子系统,其范畴及指标体系非常丰富而又复杂,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必须跳出生态保护狭义的范畴全面落实青海省“生态保护第一”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实中,西藏与四省藏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加上五大藏区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不同,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四省藏区的发展和稳定反过来也在影响西藏。应当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从维护藏区稳定和国家安全,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实践上探索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生态环境也特别脆弱,属于典型的生态地区。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早在“九五”末期就开始调整这些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强化其保护生态的功能,弱化其发展经济的功能,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邱瑛 《特区经济》2011,(9):158-160
生态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兼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西藏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还有许多障碍因素制约着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针对性地从规划、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设路径.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的良好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原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依然面临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保护修复难度较大以及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综合统筹谋划;坚持绿色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藏、蒙古、彝族的生态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依靠社会群体一代代传承、保持和发展下来的,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藏、蒙古、彝族文化不仅表现在语言、艺术、习俗、宗教、法律等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其环境及其变化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生态经济中。藏、蒙古、彝族对自然、环境、资源的认识不同,因而其适应方式也不同,利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从而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藏、蒙古、彝族社会经济、生态、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各有千秋,但他们的生态伦理、文化习俗与生态经济原则密切吻合,充分…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热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值得进行探讨,以启发我们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生态保护行为。加强生态保护认知、完善法律法规,有利于生态保护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有利于创新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安全用水管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习俗、村规民约和习惯法中饱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他们把自然界中某些动植物当成有灵魂的神加以崇拜,从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这种生态伦理观念的影响,他们自觉地保护自己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精神粮食。这种生态伦理观念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采用西藏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西藏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一是西藏人均生态足迹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年均值为6.18hm2/人,其中草原的生态足迹占比最高,为89.45%。二是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年均12.0115hm2/人,呈现先迅速下降后大幅上升,又小幅度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最高,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仅次于草地。三是西藏整体生态盈余,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略微超载状态,林地、草地和水域为生态盈余状态。四是西藏建设用地和耕地足迹深度年均值为3.11和1.50,草地足迹深度在0.5-0.9之间波动上涨,林地和水域的足迹深度都接近于0。最后从健全碳交易市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西藏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特色资源商标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推动江西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为全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了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该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找出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商标品牌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管东红 《发展》2011,(12):62-63
甘肃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的“生态门户”和“天然长城”,是确保黄河流域和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的“中华水塔”和“天然水库”,对维系黄土高原和蒙新高原的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生态功能极其重要。保护和建设好甘肃藏区的生态环境,是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战略抉择。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甘肃藏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应重点关注生态产业化、经济生态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战略层面的政策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