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茹 《魅力中国》2010,(26):277-277
“中和”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最具有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涵义是谐调适中,不偏不倚,刚柔相济。而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人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因此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玉 《黑河学刊》2010,(6):42-43
死,是文学艺术中唯一能与生并存的永恒的主题。《三国演义》中,作者在铺陈"事后方知"的曹操、"一见便知"的周瑜、"未来先知"的诸葛亮之死时,用多红的艺术之美,诸如神奇的虚幻美、独特的缺陷美、阴柔的秀丽美,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是非善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同的态度及感情。  相似文献   

3.
毛鸿达 《西部大开发》2010,(2):134-134,109
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4.
《特区经济》2014,(7):I0004-I0004
“激扬文字——陈求之艺术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市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5.
要深入研究文字的本质问题,从文字的用途,使用的手段及文字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阐明了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文字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使思维材料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而进行思维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一枚西夏官印的研究入手,探索了西夏文字的起源及特征,探讨了西夏官印的形制、特色及历史作用。西夏文字及官印充分反映西夏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军事力量的强大,是西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科学的、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从美学角度来说.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或一种活动.也表现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特别是发展结果上所展示出的美。这种美体现了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类,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摒弃狭隘功利和短期行为,逐步实现人化和美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再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雨槟 《魅力中国》2013,(25):282-283
阿恩海姆是一位心理学家,是格塔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是艺术,将抽象的艺术通过心理学分心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他提出的“张力”说。认为艺术表现基础是力,而“同彤”是艺术的本质。安藤忠雄是现今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其设计干净.淳朴.造型简洁但却有强烈的视觉震感力,本文通过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来对安藤忠雄教堂建筑进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透的理解其建筑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西洋水彩画很早就被喻为是世界画坛中的"轻音乐"或"小夜曲"。水彩画虽然是西方舶来艺术,但却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天然相融的因子,都具有诗化语境的特点。水彩画因颜料所具有的透明性,使水彩画高贵的品格增添了灵动、清晰、明快的诗情画意。在水彩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的情感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惑,在艰难的寻找艺术创作的创新之路,伴着思考的痛苦和探索的感悟,最终达到开启心智、自我实现的境界。文章所探索的是水彩画诸多特殊的技法中,各种风格和表现形式让水随人意,含纳具象与意象、朦胧与刚柔、虚虚实实与纵情挥洒、飘飘渺渺与酣畅淋漓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10.
余晶 《走向世界》2007,(11):81-81
由中国小说学会等单位评选出的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今年四月揭榜,与往届排行榜最大的不同是,此次张悦然、苏瓷瓷、秋风等80后作者首次上榜,标志着80后小说创作群体开始被文学界广泛承认,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  相似文献   

11.
王哲 《中国报道》2014,(7):98-99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去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一时间,全社会汉字听写风潮涌起,很多国人甚至全家总动员"研究"汉字。"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不仅是这个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及中国文字传承的危机感。  相似文献   

12.
陈曦 《中国经贸》2011,(2):95-98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现存的未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古老的表意文字体系。汉字形体的感知性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像一条绸带把言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民的心声围在一起。任何文字都有两个文化指向其一是通过母语指向本土化,其二是通过其他文字而指向异族文化。文字不断继承和凝聚。汉字是主体精神的表达符号有象征性,是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的集合。汉字的表象体现了中国哲学文化传统,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利用谐音、吸纳舶来词和网络语言,尽情发挥中国文字动机性,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3.
“就像一本书,刚打开就要合上了。”“活着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20多岁的年轻人,人生刚刚步入正轨,却被宣告身患癌症,命运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写。“所有的心碎都留给城市、梦想和心爱的姑娘。”病情之下,理想、爱情与尊严,都显得十分脆弱。他们又能否继续热爱生活?在小红书,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年轻人,他们身患癌症,用文字记录抗癌过程,分享生活。  相似文献   

14.
林冰 《魅力中国》2010,(26):227-227,226
“青”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之一。从“青”字创字开始,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演变之后,“青”字的内涵已经越来越丰富,甚至衍生出许多新的含义。另一方面,“青”字与我国的文化联系密切,它并不仅仅代表着一种颜色,更多的是作为某种寓意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将从“青”字的创字源头开始,一步步解析其发展情况,并进一步阐释“青”字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车吉心先生为我们擦亮了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他带领我们走向兴味盎然的自然之路,拆解我们与自然之间的不应有的藩篱,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6.
扎博文  吴敌 《中国经贸》2010,(12):238-238
尼采是19世纪继叔本华之后德国另一位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虽然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还是有不少创见。在美学史上,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革新的意义,对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朱光潜先生在他所著的《西方美学史》,讨论德国美学的时候,居然省略了尼采与叔本华,避而不谈,我觉得是史书的一大缺憾——而这,也是朱先生自己承认了的。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对尼采和叔本华的省略是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字特点来探讨鲁迅作品中文字的温暖,以求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鲁迅文字.在鲁迅创作的这本《朝花夕拾》当中很明显的情感倾向于主观意图的表达,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回忆深沉的爱意,而并不单单是一种现实生活流水账似的记载.一是迟到的爱情对鲁迅的熏染;其次是渐渐年长使回忆充满温馨;再次,文人对社会的无可奈何,使鲁迅缅怀那些已经失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许,著名电影制作人、爱国人士、娱乐业大亨、慈善家与富豪邵逸夫先生去世,享年107岁。社会各界追述邵氏的精神、品质,期待以学习的方式纪念他。邵逸夫从事的是娱乐业,但事业却不是娱乐,他首先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这也是他其他身份和地位的基础。那么,邵逸夫先生体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或者说他的企业成功之道,才是需要我们琢磨和学习的。其实,邵逸夫的自信,或者说成功的核心,就是来自坚持。当代著的管理专家吉姆·科林斯,《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是他两本著名的畅销书,前者主要通过对18  相似文献   

19.
褚慧敏 《魅力中国》2009,(31):216-216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徐志摩用他那轻灵飘逸的笔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旖旎的康桥图。运用多媒体讲授此诗歌,它可将康桥的形、色、声、情、意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有力地消弭了学生和康桥的空间之隔,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诗歌。  相似文献   

20.
我对猪没有任何恶感,相反,自家猪圈里还养着十几头猪。靠着它们,供儿子读书,供全家改善生活,没有哪个养猪的农民对猪没有感情。但是,眼下一只叫做“朱坚强”的猪还是让人心里不是很舒服,不是因为猪,而是因为围绕这头猪所做的价值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