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机理.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提出实践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脆弱性空间差异不大,但结构性差异显著,其中,社区共管类景区脆弱性明显较其他景区低.(2)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家庭物质资产种类、旅游收入、贷款资助机会、区域优势度、技能培训等成为影响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因素.(3)自然资本缺失、适应力资本分异、企业经济理性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增加了人地系统脆弱性,而农户认知、社会资本建设以及社区共管模式有利于提升系统应对风险能力,减缓或降低系统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旅游业从起步到现在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相对全国来说差距仍然十分显著。该文利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指标对近年来山西省11个地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明确了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1)从地市层次上看,游客趋向在空间上有分散化的趋势。(2)从全省总体空间格局看,晋北旅游区地位在下降,晋东南旅游区地位在上升;新型的、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比传统旅游景区增长速度较快。从而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即旅游部门应顺应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市场,并相应地在开发建设时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世界旅游强国离不开良好交通的支持,而作为交通中非常重要的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文章探讨了2020年全国高铁网络影响下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全国尺度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测度2020年规划高铁通车前后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日"字形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的增加值最高,将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经济带,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是高铁网络效应的主要受益者,高铁服务带来了时空压缩效应,即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旅游者跨区域的快速外部交通,而这种快捷效应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缩短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分布约束下的四川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结构的设想.受旅游景区的分布约束,利用与分形模型相关的齐夫(Zipf)定律研究旅游流的位序-规模结构,得到旅游流的地区规模分布服从齐夫(Zipf)法则,其演化发展经历了局部分形-单分形-退化为局部分形-双分形的过程,空间分布形态则由Pareto分布模式向对数正态分布模式转变.通过比较分析景区系统空间分形和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得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说明旅游景区的分形演化对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种结构的变化过程具有总体趋势的一致性,但在具体演化路径方面有不同步性,这主要源于除景区以外的其他要素干扰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利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剖析了西部地区A级景区两个截面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A级景区空间分布属于集聚型,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四焦点、一团带”的结构;西北地区景区空间分布凝聚性较强,西南地区景区分布呈现“扎堆”特征,不同等级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人口经济、旅游绩效、交通区位和地形地貌是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完善A级景区开发建设设施与条件;加强区域A级景区开发与合作,实现互补效应;建立区域特色A级景区品牌,发挥引擎带动效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景区出现率、空间模式理论、旅游线路目的地类型理论、TICI指数对市场上经营的有关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皖南各景区在市场线路中的利用现状、角色位置以及不足之处,以期对皖南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在力量.基于供给-需求对旅游溢出的划分中,源于多目的地旅行的旅游需求溢出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并形成了包括缺口模型在内的4种不同的定量测度思路.文章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将催生多目的地旅行的原因总结为满足多样性偏好、满足高等级偏好和降低单位成本等“三假设”;将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的影响因素提炼为“六因子”,即两地间的旅游类型差异、旅游等级差异、空间距离等3个缺口因子,以及溢出接收方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承接力、溢出产生方的旅游流规模等3个存量因子,并分析了这6个溢出因子对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基于“三假设”“六因子”的认识,结合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缺口模型以测度区域间的旅游需求溢出效应,并在对解释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估计出相关参数,从而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最后,对长三角、长株潭和大西安等3个旅游圈的案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缺口模型能较好地吻合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些典型表象,也使测度模型的效度得到一定的间接验证.当然,对缺口模型进行直接验证并开展情景模拟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文章从高速铁路提高可达性、降低旅行成本以及促进旅游产业要素流动等三个方面,建立了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为例,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与旅游空间重构的实践经验.最后,文章以郑西高铁为例,对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郑州的陕西旅游市场规模将扩大;沿线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和产品错位开发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旅游站点.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本研究基于中国542家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数据,运用泰尔系数、核密度分析、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虚拟旅游景区规模尚小,省级空间尺度的分布与5A级、4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基本吻合。(2)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随景区质量等级降低呈现递减规律,且等级越高,内部差异越大;地文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的虚拟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平均浏览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旅游景区;东部和西部地区浏览量规模的省际差异大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假期与平时的浏览量规模波动幅度较小。(3)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受城市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景区属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区第三产业占比、5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中国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基本规律,为虚拟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在全国许多地区的广泛实行,其转让年限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表现为法律法规、科学理论、激励机制的缺失,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结合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年限制度的改革,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景区经营权转让年限制度进行创新,突破现有的固定式年限确定方式,将景区经营权转让时期分段并插入不同的决策点,使得年限确定更加机动灵活,以促进景区经营权转让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模式,采用聚集分形方法对桂林市旅游景区在1973年、1997年和2007年的空间结构分组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桂林市市区组团和阳朔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符合聚集分形模式,其中,市区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点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阳朔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面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而兴安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不符合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表现出多中心共同发展特征.研究对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桂林旅游发展格局现状和规划目标的差异.研究同时发现,采用聚集维数单一指标来研究旅游目的地总体空间结构存在缺陷,与平均半径指标和生命周期方法联合使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开发中产权置换不公引发的空间正义性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文章基于原住民“我者”的主体感知视角与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运用Fraser社会正义尺度理论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结合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景区案例,对产权置换型古村落旅游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指标体系进行建构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空间语境下,空间正义亦即社会正义,产权置换型古村落旅游空间正义性的感知测度,大体可由承认、分配、参与正义3个维度及其13个指标进行表征;(2)篁岭村民的旅游空间正义性感知为不正义,其中,参与正义维度均值最低,而私人老宅、村集体资产的旅游吸引增值收益几乎未被承认和兑现,文章据此提出了启用旅游吸引物权以及“追索权”等制度化组合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络指标回归看,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度的降低、网络效率的降低能显著缩小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有效提升整体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从个体关联网络指标回归结果看,个体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各省(市)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据此,文章提出了未来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严武  韦福安 《旅游学刊》2020,35(3):113-126
广西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作为两种互补的旅游资源,在同一区域存在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成为区域联动、共赢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采用空间数量关系模型和空间质量关系模型,定量分析广西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空间关系,得出两者在空间数量上关系显著,在空间质量上接近良好协调发展的结论,为两者协同发展的研究提供可行基础。并以交通通达度(道路交通情况和交通乘换点)、旅游经济发展要素点(酒店、餐饮、娱乐、购物)和参与主体(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机构)为切入点,对广西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协同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交通道路尤其是动车和高速路与两种旅游资源之间的协调性较低,A级旅游景区与最近交通乘换点距离优于特色村镇与最近交通乘换点距离,部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要素点支撑不足,根据两者与交通通达度、旅游经济发展要素点的拟合情况,提出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和优化桂西左江花山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群、桂西北东兰-巴马-凤山旅游资源群、桂东富川-恭城-灌阳旅游资源群和桂中金秀旅游资源群等旅游资源富集区的交通道路、交通乘换点、酒店和餐饮等基础建设。(2)根据分析广西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区居民参与和非政府组织机构协助与监督的特色村镇+A级景区旅游发展模式,为广西区域空间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境外游客的吸引高峰。然而,从景区建设角度来看,依旧存在大量的景区存在翻译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甚至闹出了不小的笑话。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景区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找到适宜的翻译方法。本文以此为核心目标,在分析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景区标牌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具体阐述。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响应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析不同空间尺度的传统村落旅游响应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山西省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总体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东南部高于北部的空间特征。(2)县域尺度上,旅游响应度差异明显,中等响应度县域约占80%;地市尺度上,呈现了传统村落数量较多的晋城市、晋中市与传统村落数量最少的太原市旅游响应度较高的非均衡特征;区域尺度上,太行、长城、黄河3个旅游板块的旅游响应度表现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而汾河流域旅游响应度则呈现出中游>下游>上游的空间分异规律。(3)不同尺度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的主导影响因子具有差异性,传统村落集中度、旅游发展水平和区域景区优势度对县域尺度的影响明显;旅游发展水平与接待规模对地市尺度的指示性较传统村落集中度显著;从区域响应度影响来看,除传统村落集中度外,传统村落历史价值和区域乡村旅游组合对3个板块响应度的支持力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对流域旅游响应的作用显著。(4)综合不同尺度影响因子发现,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对传统村落资源禀赋、区域资源组合和旅游发展环境较为敏感,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较弱;传统村落集中度对旅游响应度的影响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利用百度指数分析平台,对4个典型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分析,运用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对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意愿的影响,探究影视作品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时空响应规律与影响因素,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对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景区是介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区域内景区的构成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产品的结构。为了更好地对区域内景区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文章引入了区域景区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并以天台县旅游开发为例对其景区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文章总结了对区域景区群落多样性分析的意义,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线路的复杂网络特征——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线路呈现出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其地理拓扑关系可以运用复杂网络工具进行剖析。该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分别对省内出发和省外出发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线路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从出发地到各个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地理拓扑关系建构区域旅游网络,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平均距离、形态指数、点度分布、中间性、匹配性、鲁棒性等统计量来分析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多重区域旅游线路组合形成的网络整体上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区域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反映出福建省各旅游目的地的跨区合作已初见端倪,但仍需要深化推行产业集群区的跨区域合作经营;从点度的分布方面,省内旅游市场中的旅游线路在空间尺度上对旅游目的地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且各目的地的点度分布较为均衡,而省外旅游市场则仍需要继续与区域旅游的非核心目的地进行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城市群整体及其内部城市单体两个角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旅游业发展动力、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影响、旅游经济联系、不同城市区域旅游贡献度等5方面指标,并确定了旅游竞争力状态空间评价方法与系统动力学动态测度方法,以期为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