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俊松  杨舟 《经济师》2011,(9):20-20,22
当各种网络公共事件频繁爆发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诸多关注之时,《时代周刊》的记者们率先揭开了"网络公关"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网络公关公司竟然在操控着至少一半的社会舆论,但是面纱背后的真相却不仅仅是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去反思:是谁给"公关"抹了黑,我们该如何还原真实的民意、真实的网络舆情、以及正确的公关导向。  相似文献   

2.
王晓星 《当代经济》2010,(12):126-127
现代公司制度是建立在公司法人资格基础上的.英美法商事法学界把公司法人制度形象的比喻成设置在公司股东和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司之间的"面纱".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就有揭开面纱,使站在公司面纱之后实际控制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公司承担责任的需要,因此我国的公司法在2006年进行修改之时舶来了此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条1-3款),虽然四年间,相关的案例少之又少.但是,刺穿公司面纱制度在英国却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牧师站得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某些事迹值得久久回忆,很多时候我们铭记一个故事,是因为情节深入人心.人演绎了故事,故事羽化了人.在口神酒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就有这样的人和故事.是谁演绎了流传古今的佳话,是谁兑出流芳百世的佳酿?8月,本刊记者前往四川宜宾口神酒业有限公司探访,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新公司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刺穿公司面纱原理.本文以南京利德隆公司破产案件为切入点来谈刺穿公司面纱原理与实质合并的衔接问题,即可以刺穿公司面纱的因素能否作为实质台并适用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刺穿公司面纱的因素并不当然构成实质合并适用的正当理由,只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致使关联公司财产难以分离或者分离费用所耗甚巨或者造成了债权人的错误期待的情形下,才能适用实质合并.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113—114)页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首诗,不妨照录如后:“金、黄的、光泽的、宝贵的金:它曾经怎样使黑的变白,丑的变美;坏的变好、贱的变贵、老的变少、怯的变勇;……神啊!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它会从你旁边,拉走你的牧师和仆人;把英雄好汉头下的枕头抽走。这个黄色的奴隶  相似文献   

7.
75年前,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黑措根奥拉赫市的一个20岁的青年为自己的朋友制作了一双运动鞋,他根本没想到因此而使他驰名全球。他的名字叫阿迪.达斯勒,是个鞋匠和业余体育爱好者,他用手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双跑鞋。 这位年轻的能工巧匠不断创新,1925年又推出了足球鞋和轻便跑鞋。1928年奥运  相似文献   

8.
分析美军随军牧师与我军政治指导员之异同颇有现实意义。经研究认为,美军随军牧师与我军政治指导员同样肩负着思想工作的职能使命、同样面对面地对官兵开展思想工作、同样战斗越激烈越坚守在一线;美军随军牧师与我军政治指导员的不同之处在于: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所担负的职责不同、所运用的机制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卫华 《经济》2007,(11):50-52
在遮掩多时后,国内电子商务老大阿里巴巴终于揭开了上市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牧师赖特声称:“艾滋病是美国政府发明,用来对有色人种进行种族屠杀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前提下,内部人控制是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内生现象,是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必要条件。本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危害性,从其产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进行原因剖析,并提出了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两种思路:一是雏持现有国有股权结构的改革,另一种是改变国有股权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理念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关系三个方面赋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及挖掘其新质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整体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在进步的同时,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矛盾该如何处理,如何发展创造适合我们新时代景观作品是我们每个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中国景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正经历着快速变革及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在实施"引进来"产业战略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行业推行"走出去"的战略,使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和"引进来"相比,中国产业"走出去"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相差很远.正视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准确定位中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从而正确制定中国全球化产业战略.  相似文献   

16.
17.
张贯一 《经济经纬》2003,87(3):12-14
财产的专属性、投机行为妨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而人类的有限理性又限制了人们借助于完全合同来预防投机行为的发生,由此暴露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即不能适用于垄断性的市场和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为了完善市场这个重要的交易形式,必须引入信誉机制来规范交易者行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forces involv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five major forces that together drive the evolution of this industry: specialisation, competition, financial markets. endogenous consumer demand and permeable industry boundari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ask is to further elaborate on the boundaries of not only the industry but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take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生产性资本的总量水平、形成路径及其调整机制。通过改进的方法所估算的资本存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两番 ,年平均增长率为7 3 6 % ,积累极为迅速。资本形成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在 1 994年之前持续下降 ,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 ,必须通过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转型进程。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我国转型期资本存量调整的供求决定框架 ,实证结果表明 ,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 ,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经济下规模经济的新特点与规模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使得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新特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收缩相互交织、大型与小型企业“双向协同”发展;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与规模影响的弱化并存;生产的联结体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日益凸显;范围经济与专业化经济并存。这些新的特点无疑对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本质、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规模经济的类型和实现途径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规模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