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和视觉评价方法研究游客等待检票、景区观光车、九曲溪竹筏3个主要旅游拥挤节点的排队拥挤感知状况,分析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等待时间的游客拥挤规范。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来访次数、组织方式、停留时间与天气感知的游客显著影响拥挤感知程度;基于等待时间与可接受度的曲线拟合确定了检票口、观光车和竹筏的拥挤感知规范的等待时间标准分别为10.9 min、15.6 min和47.6 min。等待时间-拥挤可接受曲线可作为拥挤感知规范标准为游客排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1],也是国土空间中一类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紧密联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四个子体系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5.
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其试点经验,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难点问题,并结合域外经验与我国国情寻求解决方案,围绕化解人地矛盾、完善管理体制、协调利益冲突、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促进园区有效执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类型,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分和偏好程度,并以此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严格控制区适于开展以科学考察、摄影采风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游憩活动,获得探奇求知和寻求真理的游憩体验;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主的游憩活动,享受体验新奇、消闲求知和丰富阅历的游憩体验;传统利用区适于开展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游憩活动,感受领略新奇的游憩体验。因此,提出根据不同的游憩环境类型开发合适的游憩活动;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游憩体验,加强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与社区达成管理契约,建立相应的经营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游客风险感知量表的基础上,选取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城郊型森林公园游客风险感知分为3个维度:外部危害型、效用妨害型、文化隔阂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索不同游客的风险感知差异,发现不同性别、年龄、自然灾害经历的游客对外部危害型风险的感知水平不同,对文化隔阂型风险的感知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客源地、出游频率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游客对效用妨害型风险的感知有所差异。职业、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购买人生保险对游客的风险感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供需平衡的角度,通过描述性统计、配对比T检验和绘制IPA点阵图等手段,对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游客供需感知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供需均值高低分析,新疆在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差异T检验结果反映出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3)从IPA分析可知,游客对旅游标识系统和景点区间车安排评价较高,但在旅游安全监测、卫生设施、旅游优惠和投诉服务等方面应重点改进。最后,针对文章的研究结论及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章以秦皇岛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视角,构建了全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满意度评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IPA分析模型对秦皇岛市全域旅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要素、旅游吸引物、旅游交通和生态环境是影响秦皇岛市全域旅游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其中,秦皇岛市旅游完善的内外部交通配套体系、生态环境、旅游安全与供给要素等为主要优势要素;智慧旅游体验、休憩场所、公共休闲配套设施、旅游咨询服务、免费Wi Fi、景区免费直饮水、投诉办公点搜寻和旅游厕所等项目则为重点改进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餐饮、住宿、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休闲旅游实证研究——以鄢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休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文章从乡村休闲旅游产生的原因、推动力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环境及民族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城乡统筹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文章对游客感知理论进行了分析,旨在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指导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运用感知价值的理论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多维度的具体化分析。以此为基础,文章对鄢陵县休闲旅游进行了分析,从樱桃观光采摘游、花都赏花踏青游、花乡农家游和品陈化店茶游4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乡村休闲旅游而言,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是保持较高回头率的关键因素。从鄢陵县各版块旅游现状来看,游客从乡村景观、产品服务、基础条件和成本认知等各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满意,游客回头率高,对外推荐度高,推动了鄢陵县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此外,文章还对鄢陵县乡村休闲旅游提出了建议,鄢陵县还需深入挖掘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潜力和特色,努力改善乡村旅游地的环境条件以及开发新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全球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5个国家--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比分析其国家公园建设现状与自然资本存量与流量特征,并以我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基于存量与流量视角,对其进行自然资本实物核算与货币核算。研究认为,对我国国家公园进行有效自然资本核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并为我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本核算提出了确定自然资本核算范围;明确自然资本核算顺序,完善核算体系;注重自然资本投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旅游形象对城市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旅游欠发达的城市更是如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模糊综合法从游客的视角评价兰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水平。评价主要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总体形象综合评价得分为3.153,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兰州市旅游总体形象的评价语义为“一般”。其中,游客对于人文特色的认可度较高,对社会环境的认可度偏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评价语义均为“一般”。另外,人文特色的表现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自然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表现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兰州市应重点加强自然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与游憩利用的压力。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大红袍母树景点为研究区,基于拥挤规范理论采用视觉评价法测定了游客最佳体验与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并采用实地测量法计算了基于《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最大承载量标准,结果表明游客最佳体验的承载量和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远低于最大承载量标准;结合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了瞬时旅游承载量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瞬时旅游承载量多数时间超出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和最佳体验的承载量标准;基于不同的承载量标准将旅游承载状态划分为不同承载量管理等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应对措施。研究可以为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承载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浙江省农业旅游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进行各项分析,从旅游者构成、旅游者消费行为总体特征及不同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比较三个方面剖析农业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行农业旅游市场开拓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提升游客忠诚度,是目的地扩大市场、提高知名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游客忠诚度理论为基础,借鉴游客忠诚度评价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秦皇岛目的地游客忠诚度进行了测量与评价。在8个评价指标中,游客在推荐意愿指标上表现了较高的忠诚度,其次为正面宣传次数、重游意愿;风险容忍度、价格容忍度、重游次数、未来首选意愿则次之;而重游次序方面则表现了较低的忠诚度。在影响因素方面,满意度、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影响较大。基于这样的结论,提出了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制定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因环境破坏、民族文化蜕变、居民生计等问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下降。旅游影响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以游客视角进行探讨的文献不足。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实施主体,与旅游影响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状况关系到他们对旅游的态度与后续行为。研究游客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不仅对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增收、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以桂、黔两地的3个少数民族旅游区为例,在综合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19.0软件,定量研究游客在旅游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影响上的感知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游客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普遍较强,但对3类旅游影响及旅游的正、负面影响的感知上又均存在差异,同时因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游客的感知重点也有差异。文章依此提出民族旅游地提升旅游正面影响、控制负面影响的相应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地调研得到的561份问卷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提取6项管理措施并分析其与5个乡镇的关联关系,据此分析居民感知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居民整体感知最强的是共同保护措施,最弱的是功能分区措施;6项管理措施的感知强度与5个乡镇具有关联关系,其中对共同保护、民生发展、旅游科普和功能分区措施的感知强度最大;居民感知类型主要分为环保意识增加型、产业经济获益型、旅游带动发展型和分区限制发展型,总体上积极感知大于消极感知。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媒体影响、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5个方面分析居民感知类型的成因。因此,提出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提升居民专业素养;开发新的替代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