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林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作为林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先行试点,创新实行了多样化特色精准扶贫模式。典型扶贫模式类型有:购买式造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特色经济林产业化扶贫模式、林业资产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模式、"五位一体"小额银行贷款扶贫模式等。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评价了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总结归纳了其林业精准扶贫典型模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林地、林木资源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扶贫中具有独特作用。文章以湖南和湖北两省为研究区域,总结借助生态护林员政策和发展林业产业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林业产业政策向贫困户倾斜、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模式创新、购买保险为生态护林员提供安全保障、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是当地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分析了两省林业扶贫工作存在精准程度不够、林业产业化程度低、生态护林员选聘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林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有效路径。农业高职院校通过发挥思想、人才、技术、专业等优势,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主体责任、突出思想智力扶贫、开展特色帮扶活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优化路径,最终实现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AGIL模型的新疆干旱区林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提出新疆林业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并应用AGIL功能分析模型进行多层次系统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林业精准扶贫包括林业生态扶贫、林业产业扶贫、林业科技扶贫、生态文化扶贫等路径,是新疆干旱区消解生态贫困危局的重要举措;第二,林业精准扶贫是典型的社会行动系统,A适应、G目标、I整合、L维模的多维协调是林业精准扶贫行动有序实施的根本保证;第三,根据AGIL功能模型的无限可分属性,新疆林业精准扶贫行动应进行一般系统、亚系统、三级系统等多层次分析,以提升林业精准扶贫路径的实践性与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考察调研,介绍了甘肃省和贵州省林业在精准扶贫中创新的模式、扶贫成效、保障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林业生态扶贫示范区建设、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加强改革创新提升精准扶贫效果等政策建议,对借鉴、复制及推广甘黔两省林业扶贫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林业扶贫效果,从生态建设绩效、经济发展绩效和社会公共服务绩效3个维度构建林业定点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的贵州省独山县、荔波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县和罗城县4个贫困县2011~2017年的林业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发现:4个贫困县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精准帮扶下,林业扶贫绩效得到显著提升;荔波县与龙胜县的林业扶贫绩效水平较高,独山县绩效提升最快,而罗城县不管是绩效水平还是增长幅度都处于较低水平;4县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林业扶贫绩效仍需进一步提升。针对评估结果以及贫困县林业定点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农发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精准作为做好政策性金融扶贫工作的首要环节,扎实开展扶贫贷款精准管理工作,主动探索、创新完善精准全流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特色旅游与人文景观旅游等类型不同,其以农业资源作为基础,以生态农业项目作为主要内容。国家与政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使全社会在扶贫工作上展开了诸多研究,农业旅游助力精准扶贫这一路径也获取了一致性认可。分析了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结合对河南省休闲农业特色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与当前存在问题的探究,最后提出基于精准扶贫的河南省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商贸流通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宁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保障,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支撑。通过阐释精准扶贫视阈下的宁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状况,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对于提升宁夏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助力宁夏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所在。21世纪,"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都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互联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面临的问题,以确定扶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当下国家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点建设任务,金融扶贫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金融日渐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当中,为助推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以蚂蚁金服重点扶贫对象、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湖南省平江县为例,具体研究互联网金融机构助推精准扶贫的对策,并进行优势分析,总结互联网金融机构助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大互联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力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互联网整合能力具有较大优势,对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互联网+"精准扶贫能够改善我国传统农业扶贫过程中不平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扶贫门槛,使扶贫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传统农业扶贫的困境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精准扶贫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扶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选取认知、经济、扶贫三大系统,通过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AHP法,建构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认知系统和扶贫系统所占权重较高。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环境和相应扶贫政策开展。(2)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生态知识和政府政策影响显著。总之,要发展安徽省的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资源优势和扶贫政策,在内、外驱力的作用下完成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引进模式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该人才模式适用于普遍的精准扶贫人才要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人才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中,把精准化理念作为核心要义,把分批分类理念作为基础工具,把精准脱贫理念作为战略重点,从强化精准扶贫制度建设、落实精准扶贫致富项目和优化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三条路径"入手,以此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计的贵州林业扶贫攻坚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统计基础上,结合贵州林业推进扶贫攻坚优势和采取的举措,总结了2016年度贵州省林业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和举措,分析了林业推进扶贫攻坚的优势,提出了林业扶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林业扶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第三管理区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注重发挥"五老"的特殊优势作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五老"人员发挥优势作用,为困难职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技能。加强示范引领,提高作为展示。优化服务流程,送关怀真情助弱、送良方解难助困、送文化科技助力。  相似文献   

18.
许晨 《山西农经》2020,(4):35-36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强调针对特点及优势,激发积极能动性,促进自我成长和改变,与精准扶贫理念具有贴合性。简述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引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引入成功案例,分析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实践途径和社会工作发挥的专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业在井冈山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是一个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地区,其原始森林面积大,扶贫任务艰巨,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繁重。通过井冈山林业基本情况和扶贫目标,分析当前井冈山林业扶贫的优势,指出井冈山林业扶贫的问题,结合优势与问题,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大工程。作为贫困高发地,同时又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转变思路,通过"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等切实有效的办法,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与此同时,作为审计机关,如何与时俱进,改变思路,大胆创新,全力服务甘肃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是当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甘肃精准扶贫现状,通过详解甘肃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指出目前工作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