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形势与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势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连续六年的高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1985年以来,在农村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种植业、尤其是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明显下降,继而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减缓,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停滞、徘徊,形势严峻。 首先是粮食生产,1985年减产564亿斤,1986年回升了248亿斤,1987年可再回升200亿斤左右,但是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水平均未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前,我县一直是个穷县,社员人均分配始终在50元以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到1981年粮食总产31160万斤,人均占有粮食674斤,社员人均分配达到了100元。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粮食总产可望达到4.4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就为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转化,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2.5亿元,比1980年增加112.6%,将提前实现翻第一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这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看到我国粮食就总量而言,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叫做“阶段性的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就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积极意义不仅仅限于解决农民卖粮难、粮食企业仓容不足和财政补贴负担较重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走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党的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农业强省战略,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本文就广西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支持农业强省建设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设想。一、围绕建设农业强省,实施科技兴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广西农村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广西经济的重心,围绕建设农业强省,实施科技兴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围绕广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用大科技支持大农业。粮食生产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每年要从外地调入粮食20-30亿斤,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粮食缺口更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世纪末农业能不能再增产1000亿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目标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  相似文献   

6.
日前,农业部就199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一)丰收后要正确估价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不可盲目乐观1996年,我国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创历史新水平,预计总产量可超过9600亿斤,比上年增产270亿斤以上。棉花和油料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所减产,但仍可满足需求;"菜蓝子"产品持续增长;乡镇企业、农垦经济等有新的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4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左右。但农业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目前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首先,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能估计过高。其次,对丰收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如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粮食积压、收储困难、调销不畅和  相似文献   

7.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村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持续增产,速度加快。全省粮食总产量,1979年首次突破500亿斤,1983年突破600亿斤,提前两年实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回顾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过300亿斤花了  相似文献   

8.
三农     
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万亿斤水平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提出,粮食增产是“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目标。既要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要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力争“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着力实现粮食增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有些人忽视抓粮食生产,甚至对过去抓粮食生产的同志冷嘲热讽,讥之为“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认为这些同志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缺乏市场意识等等。 我们要问,发展市场经济与抓粮食生产有何矛盾?粮食生产不发展,就谈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所需的农副产品从何而来?又怎么能有市场经济的繁荣?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说过:“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人们不会忘记,我国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有多少人因吃不饱而患浮肿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生产上了几个新台阶。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当“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经济形势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加大对农业工作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业,全社会越来越关心农业,前几年一度出现的忽视农业的现象得到一定扭转,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顺利地完成了"八五"计划,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看到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在:(1)农产品供给偏紧,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目前全国60%以上的轻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仅医药、酿造工业每年即需要700多亿斤粮食;近1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蛋、水产品年均增加13斤,全国每人每月多吃一斤肉、一斤蛋、一年就要多消费上千亿斤粮食。因此,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有效供给的任务相当繁重。(2)工农差  相似文献   

11.
蔡林根  许迪 《水利经济》1990,(1):30-34,59
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阻碍农村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开发黄河上游地区,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搞好旱作农业,建设粮食和副食品基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稳固的物质基础。发展灌溉是黄河上游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重要措施。据甘肃省中部十八个干旱县统计,灌区粮食亩产一般由灌前的70~80斤增加到400~600斤。在仅占耕地面积13%的灌区内,年均产粮却占总量的40%。一些历史上的缺粮县已经或基本上达到粮食自给,群众开始脱贫致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该区内除依靠蓄引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指导下,德阳县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增收节支的良好经济效果。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7,427万斤,比1978年净增13,499万斤,增长25%,人均生产粮食1,229斤;基本核算单位1980年总收入达到13,909万元,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北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下面仅就几个方面说点不成熟意见,参与共同讨论。一、依靠科技进步登上粮食新台阶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到1990、2000年全国粮食生产分别要上9,000亿斤和一万亿斤的台阶,东北上多少,怎么上?是东北农村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对这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开创农业生产的新局面,迅速把农业搞上去,对于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十分重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本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指导思想。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狠抓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改变了指导农业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为实现农业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奠定了基础。1981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由3.1亿斤增加到3.3亿斤,净增6.5%;油料总产由61万斤增加到408万斤,净增5.68倍;果品总产由8000万斤增加到1.5亿斤,净增87.5%;农业总收入由8677万元增加到1.47亿元,净增69.4%;社员人均收入由161.3元增加到271元,净增68%;1982年夏季战胜了长期干旱,总产达到1.65亿斤,比1978年1.15亿斤净增39%。现在就我县如何以农业区划促进农业发展的情况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在线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6,(2):F0004-F0004
我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世界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专家预测分析称,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预计在4%到4.3%之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2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和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增长,增长总量超过1000亿斤,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记录。这1000亿斤在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态势中的意义不可小觑。用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  相似文献   

16.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财政的历史重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大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最快、农民生活改善最快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最快的时期。全县1997年农村社会总产值671,480万元,粮食总产量487,754吨,农民人平纯收入2,195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173倍、396%和69倍。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对粮食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一、保持好基本农田、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出现的粮食供大于求,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因此,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重视保护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市一九八三年粮食总产30.53亿斤,较一九七八年增长了1.48倍,农村人均占有粮食1512斤,高于全国756斤、全省800斤的水平,但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8.5%,低于全国14.68%,全省12.95%的水平。这说明我市粮食生产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畜牧业没有跟上,农业生产发展不协调。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解决当前粮食转化问题,必须大力地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出现了新形势。尤其是近二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海城县农业生产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3年,粮食总产达到13.6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7.7亿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县委发出“开发海城、致富人民”的号召,并做出了《关于改革的二十条决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在遭受三次风灾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11亿斤以上,商品粮6亿斤左右,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这个事实充分证明了党的政策的英明正确,表现出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自1981年以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上较良好的气候,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粮食贸易和农业援助也有了增长,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粮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1981年与1950年比较,三十一年来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1981年总产就达33,033亿斤,比1950年的13,460亿斤增加近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2.9%。而同一时期,世界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至1981年的45亿,年平均增长率为1.89%,粮食增长率稍快于人口增长率。这种增长趋势使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一些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