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目前仍有欧洲国家不断受到债务危机困扰,但从2010年形势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欧元区金融形势趋于稳定,经济复苏步伐得以延续。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性危机或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不会出现欧元区解体、欧元消亡的后果。预计2011年欧元区经济仍将保持低速、温和复苏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
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可是,2010年来接踵而来的债务危机不得不使欧洲各国忧心忡忡。希腊债务危机的尾巴还没有斩断,爱尔兰债务危机又来势凶猛。作为欧元区的一员,爱尔兰债务危机扰乱的不止是爱尔兰和其它欧洲国家的幸福生活,更多的是引起了我们对欧元区国家运行机制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可是,2010年来接踵而来的债务危机不得不使欧洲各国忧心忡忡.希腊债务危机的尾巴还没有斩断,爱尔兰债务危机又来势凶猛.作为欧元区的一员,爱尔兰债务危机扰乱的不止是爱尔兰和其它欧'圳国家的幸福生活,更多的是引起了我们对欧元区国家运行机制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主权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形成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稳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财政风险形成具有隐蔽性、互动性、转化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其形成路径也受到各国不同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才是影响财政风险的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一国内部制度的策略性博弈、财政收支制度的软约束和非正式规则下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都是其财政风险形成及扩大的重要原因。相对于民族国家,欧元区的外部制度,也是促使财政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没有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现出逐步扩大和不断升级的态势。不仅希腊等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财政和债务状况愈加恶化,部分核心国家的债务水平也已具备爆发危机的客观条件。目前国内学者对欧债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希腊和欧元区整体,对欧元区其他危机国家的分析较少。本文力图通过对在PIIGS的债务危机中真正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演进、原因和影响的剖析,一并分析外围国家的经济现况和债务走向,由此阐明了欧债危机再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后果。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现出逐步扩大和不断升级的态势。不仅希腊等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财政和债务状况愈加恶化,部分核心国家的债务水平也已具备爆发危机的客观条件。目前国内学者对欧债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希腊和欧元区整体,对欧元区其他危机国家的分析较少。本文力图通过对在PIIGS的债务危机中真正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演进、原因和影响的剖析,一并分析外围国家的经济现况和债务走向,由此阐明了欧债危机再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后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欧盟经济形势及对中欧经贸合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经济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复苏以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但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及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影响,今年第二季度欧盟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债务危机成为影响欧盟经济最大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魏爱苗 《经济》2012,(9):64
德国"五贤人"(联邦政府经济顾问)之一的彼得.博芬格(Peter Bofinger)7月20日撰文称,"欧元区的新借债务总体上仍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其实欧元区不仅仅是新借债务远低于上述国家,就是债务余额也比上述国家低得多。这就由此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债务更多的美国和日本没有发生债务危机,而偏偏是新借债务和债务余额都较少的欧盟爆发了危机呢?危机爆发并持续发酵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并应对这场危机呢?  相似文献   

9.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其成为欧洲的阿喀琉斯之踵。当前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债务问题上,欧元区的前景愈发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郭楚 《广东经济》2015,(1):18-23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复苏将继续呈现差异性。美国、英国仍将保持较强的复苏态势,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向危机前的常态回归;欧元区内需不足的矛盾突出,财政整顿任务依然艰巨;日本制造业空心化、国债高企等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快于发达经济体,一些新兴大国经济转型压力增大、金融风险上升,很难再回到以往的高速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欧元区国家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让世界哗然,同时也凸显了欧元区现行货币与财政政策非对称性制度安排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历史上政策协调的成功经验,并针对主权债务危机后欧元区内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欧元区国家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让世界哗然,同时也凸显了欧元区现行货币与财政政策非对称性制度安排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历史上政策协调的成功经验,并针对主权债务危机后欧元区内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12月在希腊显现以来,事件不断升级,危机逐渐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转变为一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本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主要从次贷产物论、评级机构论、欧元区制度缺陷论、经济发展失衡论、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论以及政治矛盾论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与论述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这次危机的根源有较全面的了解,为理论与实务界加深认识,从中吸取教训,为找到解决欧债危机的思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难题,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经济遭受地震海啸及核泄漏危机,欧元区外围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峻,通货膨胀开始从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蔓延。但这些难题没有改变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基本趋势,一季度实现了4.3%的增长率。总体来看,尽管全球经济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加快现象,但二次衰退的风险较小。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虽然低于去年5.1%的水平,考虑到基数因素,全球经济仍维持温和复苏趋势,可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国家内不断蔓延和升级,暴露了欧元区财政与货币不能协调一致的软肋,严重打击了欧洲经济。欧债危机继续发酵有其内在的逻辑。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增长停滞,而财政赤字严重超标,各国赤字早已突破了构筑欧盟基石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要求的限制,但欧盟决策机构对此并未良策,从2009年开始的多次救助无果;面临债务问题,欧元区德法与债务国之间、欧洲央行与民间债权人之间,甚至于各国内部政府与民众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形成有效的救助方案与长期解决债务的机制,导致欧债阴影不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欧债危机出现了由希腊等"外围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蔓延,从公共部门向银行业蔓延,从西欧国家向中东欧地区蔓延的趋势,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更大冲击。欧元区领导人亟待改变对欧债危机"重灾国"进行救助的危机应对思路,也应谨慎使用成员国"退出"和"债务重组"的做法。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出路应该是加强欧元区的财政协调,克服欧元区制度缺陷,发行统一的欧元区债券(E-bonds)。繁荣稳定的欧洲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在欧元区发行E-bonds的条件下,中国应该积极支持欧元区度过危机,并吸取欧元区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从2009年10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开始,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趋势。西班牙成为第五个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导致现任政府下台的欧元区国家。在深入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西班牙经济现状的具体研究,进一步探讨西班牙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谢长艳  陈希琳 《经济》2012,(10):114-116
QE3(第三次量化宽松)已成定局,市场目光再次转向欧债局势.在近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有关建立欧元区银行业统一监管机制的提案遭到了德国的反对.欧元区每次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似乎都在迈入一个新的困局.“债务危机打的死结会把欧元引向何方?这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又有何影响?欧债危机又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财经评论家时寒冰.近期,他的新书《欧债危机警示中国》刚刚出版.  相似文献   

19.
<正>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及其溢出效应、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区域贸易谈判进展、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值得关注,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继续巩固,美国和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欧元区  相似文献   

20.
李慧瑛 《经济》2013,(Z1):104-105
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将欧盟经济拖入衰退境地并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最大风险因素,虽然在成员国政府、欧盟、欧洲央行的共同努力下,年末金融市场紧张状况趋缓,投资者信心有所回升,而经济刺激计划和促进就业增长措施的推出,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但问题尚没有得到解决。欧债危机的风险仍在,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而脆弱,一遇风吹草动便会出现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