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农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二是要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三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是孙中山农业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实业计划》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化战略的巨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所处的成长环境、近代"振兴实业"思潮、近代中国现实状况和西方经济学说的流入及在中国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构成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主要来源。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工业建设思想、工业布局思想、工业管理体制思想以及工业化各要素思想。其特点在于,注重对建立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把握;注重区域开发,以点及面,由区域发展到全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同时,引导并发挥私营资本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准确定位应该从其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得到阐释。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历史观基础是西方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有机体论和中国传统阶级调和论;孙中山民生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养民"的政治哲学理念,没有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政治价值观的倒转;孙中山通过其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展现了其民生思想的道德乌托邦色彩,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本质不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的揭示表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近现代继承者,它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社会救助思想,尤其是以民为本的博爱观,并成为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及其主持建立起来的民国社会救助体系为后来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采取各项救助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事业的近代化转变由此拉开序幕,孙中山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自然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曾经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建国方略》,字里行间勾画了许多宏伟的梦想蓝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蓝图。孙中山投身革命40余载,先后发动了数十次武装起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孙中山还能不断地反思斗争教训,追随时代步伐,继续奋进。因为当孙中山完成他的《建国方略》时,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时候,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才有条件有能力奇迹般地一步一步接通了孙中山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炯明叛变等事件促使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重 要的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是孙 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也是他一生探索救国拯民真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工业化思想是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的内核,是其在"内审中国情势,外察世界潮流"基础上融中外经济发展之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内容涵盖了西方工业化发展认识、中国工业化发展重点、工业化布局、工业化路径等诸多方面,是一套系统、完整的实业治国方略思想体系,对其后的中国工业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继承和批判西方的三权分立和代议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宪法的思想,其核心是全民政治、权能分开.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探索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结果,有其特点与不足,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工业化的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工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大众的社会福利,改善中国几亿民众的生活状况;中国工业化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生产,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铁路建设和钢铁生产;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打破闭关自守局面,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大胆利用外资和外国人才。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经济实践中被验证,并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先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手段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一是平均地权,一是节制资本,这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手段。孙中山先生认定只要实施这两个办法就可以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在对孙中山先生民生思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获知,这位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当年明确地认识到,历史的重心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重心是生存问题,生存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是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给予解决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主张学习外国不忘中国实际、在借鉴西方中赶超西方、对外开放必须独立自主的思想。孙中山从学习西方到“以我为师”,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他提出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为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消费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民生问题的论述上,他强调民生问题(消费问题)是"社会历史的中心",并以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作为解决民主问题(消费问题)的基本途径。但受历史条件所限,其消费思想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坚定的重农论者,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并要求改革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但其基本主张前后不一,即原先赞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后来却否定之.他也是典型的金属货币论者,但其金属主义货币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进过程.他不仅主张实行一些兼顾税负公平和财政增收需要的征税举措,也主张谨慎对待外债,却又因为一度追随袁世凯的政治立场而错误地批评黄兴为维护中国主权而倡办国民捐以防止袁氏政府滥借外债的正确主张.他还能够辩证地看待侈靡式消费,并就民国初年东北经济的振兴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任美锷1944年提出的以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孙中山的工业区位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六大工业区划方案是民国时期最为系统、全面的工业区划方案.该区划方案遵循工业区位选择兼顾经济条件与国防安全、工业建设注重全国的一贯与区域间分工协作原则,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等条件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规划了各区域工业适宜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5.
论孙子管理哲学及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管理哲学,是国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以势为核的孙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统一关系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总和。孙子管理哲学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维护、优化管理资源的功能和拓宽管理广度、强化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高度的作用。为弘扬孙子文化,推动全民学用孙子哲学,明确《孙子兵法》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在2010年开展《孙子兵法》问世2525周年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主张的"平均地权"思想,内涵复杂,由于土地公有或均等分配无法实现,只好将其解释为:核定地价,土地增值归公,甚至设想按照土地核定价由国家收购后,再分给无地农民等。虽然从总体上看,仅是一种对封建土地状况进行改良的做法,不能够完全代表、体现、满足当时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或愿望,而且由于孙中山去世过早也没有能够得到落实。但是,孙中山关于"平均地权"的丰富思想,对于目前如何处理诸如土地收益和增值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