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解决环境问题,不应只是自己动手做点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对政府的行为应该如何评价,自己应如何反映自己的呼声。文章以环境权作为出发点,奠定了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从民主行政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并就机制的完善作为公众参与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时期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一社会管理格局中,公众参与是基础,其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制约政府权力,实现良好而有效的治理;内化政治观念,实现社会和谐;体现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企业污染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此种情况下公众为了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应该更好地参与企业"绿色"之路。而我国环境保护法赋予公众参与企业环境保护的形式单一,参与的程序没有保障,导致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环保行为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完善企业环保中公众参与机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促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人 ,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要靠人自己。倡导用法律手段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实现 ,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通例。在我国 ,由于种种原因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参与途径不多不畅 ,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法定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知情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诉讼机制 ,是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利用专题调研获取的473份数据,试图从人类亲环境行为的角度探讨公众参与海洋生态旅游意愿,以“价值-信念-规范”(VBN)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海洋生态旅游意愿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公众参与海洋生态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揭示公众参与海洋生态旅游意愿的潜在动机。结果表明,VBN模型能有效地解释公众参与生态旅游的意愿;个人规范及利他主义价值观对海洋生态旅游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生物圈价值观对生态观念、生态观念对后果意识以及责任归属对个人规范有显著正向影响;利己主义价值观对生态观念、后果意识对责任归属有显著负向影响;利他主义价值观对生态观念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符合时代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关键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问题,有助于提出中国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下,通过数字技术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是当代人工智能的重要使命。元宇宙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在技术赋权公众参与场域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阿恩斯坦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为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框架。本文经过适当的理论重塑,将其改造为低级的支配和边缘模式、中级的被动和表层模式以及高级的合作与协同模式三种类型。不同参与模式下,公众与政府、数据平台的社会治理关系存在迥然差别。鉴于当前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不足,今后应加强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的理念引导,健全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的逻辑链条,构建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的规范秩序,强化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的伦理约束,从而将元宇宙赋权公众参与纳入到健康持续的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众参与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行,许多重大法律法规在出台前,都采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这既表明公民的参政意识在增强,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社会危机的发生.作为公众参与的机制,公众参与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确保其程序规范,将参与的意愿变成权利,并通过完善配套的机制予以固定和保障.只有这样,公众的参与才能紧贴公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主体界定还存在立法规定范围过宽、缺乏组织化主体参与制度设计、参与主题单一等缺陷。面对这种现状,首先在明晰公众参与依附性的基础上,区分影响评价行为主体和公众参与主体的主从性差异,厘清公众范围;其次应当鼓励公众利益代表和构建公共利益代表两种组织化主体,最后引入第三方参与主体,促进多元参与,以期对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环境治理"一主两翼"的公众参与模式,强调以农民参与为主,大众传媒和环保组织参与作为辅助力量,形成全社会公众参与合作治理的互利共赢格局。公众参与模式是环境要素"公共化"、公众生活"社会化"、政府管理"服务化"的必然要求。合理配置这一模式的内部结构,既形成合力,又相互制约与补救,是改善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是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同题。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当具有超越个体利益和经济利益特质的环境利益面临现实困境,市民社会的力量通过公众参与便得以弥补。使公众参与成为公众实现环境权的一种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人民主权、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自身存在价值、运行方式和发展目标的政府模式或曰政府形态。其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建设路径为:确立服务理念,调整机构,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机制;培育公共精神,鼓励和服务于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设和实现阳光政府;推进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将资源尽可能多地投向公众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是近年来城市管理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话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均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如何实现良性的公众参与,从认识、理念到制度建设均准备不足.本文想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以期引发更多有价值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要建设和发展好会计生态文明,则必须加强会计生态审计建设,因为会计生态审计是实现会计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步骤.所以,必须把理论研究和政策引导作为其重要基础、把技术保障和质量保证作为其主要支撑、把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作为其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一定时期内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和引导国家、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和指南。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具体体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起本质特征。然而,现实中由于公众参与的缺失等原因,公共政策常常偏离其公共目的。本文在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公众参与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普遍存在环境信息公开方式单一、公众参与期过短、以简单的问卷调查完成公众参与且针对不同参与群体的调查问卷设计没有区别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由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组织公众参与等问题,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效率。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规划公众参与现状,对我国土地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提高土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土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增强土地规划透明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再次主要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我国公众参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我国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指标,并提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