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县卿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35-38
本文运用协整(Cointegration)与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以江苏省为例对地区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斌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1):96-98
利用1990-1998年的季度资料,对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裼 关系进行了协整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96年期间,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这期间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是收入提高引起的;1997年后,这种均衡关系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明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4):81-83
本利用协整理论对辽宁地区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伟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3):21-23
许多经济变量由于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都呈现出非平稳性。协整是用于检验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文章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了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收入的关系。检验结果说明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此检验基础上建立了ECM模型,并分析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镇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递进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4):8-15
当前,广州城镇居民生活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由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方式向既挣钱又休闲的多样化生活方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居民经济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文章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统计学中的实证分析工具,建立了广州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个体经济行为模型,以及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与整个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的总量经济模型。模型表明:广州城镇居民的个体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包括消费总额和消费结构)有重大影响,而消费又是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三者存在很强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7.
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1997—2001年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月度资料,对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1年期间,甘肃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协整理论,对山东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980~2003年,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具有稳定性,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从长期看,要刺激山东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降低利率、增加消费信贷等短期性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下一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0):43-44
消费和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正确认识并揭示其对城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1995-2008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安徽省实际情况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刺激消费需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0-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平均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动态协整模型方法,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我国旅游消费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每个省不同的情况分别代入动态协整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存在地区性差异,不同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带动旅游消费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法和Engle-Granger协整分析等讲师经济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但是,通过一个阶差分运算或对数化处理后的数据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型是出口导向型,而佛山就是广东省的生产中心。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这一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急需通过调整原有的模式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而拉动本地居民消费需求是重点。本文运用回归正模型,对佛山市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信贷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数据,将人群按收入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组,实证分析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消费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受到收入的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最根本的途径,但旨在增加他们收入的短期性政策,其效果并不明显,要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品物流和信息流通、更新消费观念等,特别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南省1988-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滞后效应.应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现时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能减排写进国策,北京市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及北京市各种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居民家庭收入与家庭能源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应该从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技能和就业需求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1982--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协整模型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我国收入分配与高投资低消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与高投资、收入分配与低消费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收入分配严重不公是引起投资高涨、消费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变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税收调节力度等政策措施,以扭转我国收入分配的扩大化趋势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预期理论,由于改革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居民对未来信心不足,消费低廉,经济增速变缓。就新疆城镇居民而言,预期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十分显。因此,从增大消费需求的角度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对不同的阶层制定不同的政策,采用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角度来研究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文章利用1991-2008年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等进行分析,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发现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进而利用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和剔除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有效地起到降低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在部分年间,反倒加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