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福利、弹性与政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经济政策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追求福利的平等分配上面临两难决择。在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领域,怎样保证市场效率,做大社会福利蛋糕,同时保证国民公平享受社会福利蛋糕,是公用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本文采用福利理论与弹性分析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消除了计划经济下福利主体单一、平均主义和低效率等种种弊端,主张福利与服务的主体多元和民间运作。它也是我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创新的正确方向。然而,改革伊始,政府和企业纷纷将福利保障职责推向市场,忽略了社会公正,诸多偏差造成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长期徘徊不前。因此,反思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社会化为目标构建适度普惠型福利,将是今后我国社会福利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前,"清洁工"受社会职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这一收入弱势群体所做出的社会贡献与他们得到的社会尊重相匹配吗?他们应该得到多大程度的社会尊重?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经济学思考.本文在文献回顾与综述中通过回顾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新旧福利分析工具并给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伯格森、萨谬尔森的福利经济学观点以及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福利分配政策,其次提出社会精神福利定义并导出社会总福利效应扩大化的问题,而后通过福利分析工具论述简单劳动在增进社会总福利方面与复杂劳动的对比度,再采用边际效用递减律分析方法建议政府针对"清洁工"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最后通过区分"增进社会福利水平"和"创造社会价值"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初步回答了上述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引入国外企业竞争压力和本国政府政策的情形下,构建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对不同R&D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选择最优福利水平的R&D政策。文章最终的结论是: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进行R&D的合作,但禁止企业在研发合作阶段之后的产品市场进行共谋,这种政策行为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在东道国存在诸多经济扭曲的条件下,对外贸易所获得的利益会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而流出,甚至造成东道国福利的直接损失。从中国引资的政策分析及对社会福利影响,对政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旨在于探析福利意识形态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意识形态演变中国家角色转变的分析发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变迁实际上受到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其变迁趋势表现为公共服务职能重心不断“下移”,这既是政府对民众社会福利需要的有效回应,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的所在。为此,我国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也应该考虑当前的社会福利意识形态,以为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正式接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规律在我国国内市场的作用也日益加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协议对我国属于幼稚工业的产业施加保护政策。本文运用社会福利定律和幼稚工业发展的规律,分析政府的扶持政策对本国该产业的影响与本国消费者的福利益损,提出了幼稚工业扶持政策在特定情况下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特许经营是发达国家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成熟模式,在我国,特许经营模式应用于市政公用事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效,但目前这一模式在相关政策、政府行为、特许经营者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模式,有赖于政府职能的继续转变及审批、土地、融资等一系列领域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转型升级和加速发展,过度市场化使我国社会福利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为激烈。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的重大调整也使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程度的滑坡,针对上述问题,福利企业改革突破口选择是基于皖江地区福利企业改制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制定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力度,依托皖江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加强福利企业监督管理,规范福利企业经济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对现有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中国现有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的大背景下,福利国家面临着削减社会保障的压力.重点考察了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南欧福利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改革实践,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因素并没有导致福利国家屈于压力削减福利,而是促使其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政策调整与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发展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而传统型社会政策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政治前提,忽视了社会政策的民主化,只把提供福利当作社会政策的目标,这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宗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理论的影响,减少贫困、社会保护、增强生存能力以及对抗社会排斥都已经成为社会政策的合理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其增加人的可行能力为目的,使社会政策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样东西的有机结合,成为社会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产生之后,必将对物价与产出、资产价格、经济福利、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机制不同,开出的"政策处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在的反垄断政策以新制度经济学派为主导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社会福利和维护公共利益。中国的竞争政策应当支持垄断竞争和寡头结构,实现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相平衡。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经济效率为导向和反垄断法实施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相协调。把银行业作为适用例外领域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金融危机期间,产业政策应当优先适用,根据反垄断法做出的裁决还应当进行产业政策审查,反垄断法的实施应当为产业政策服务。金融危机过后,反垄断法应当与产业政策法平行适用。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社会整体效率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可以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洲实体经济空心化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高福利高消费和制度缺陷是导致欧债危机必然发生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使欧元严重贬值并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将以出口拉动型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措施,正确认识和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积极预防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持和倾向,相关政府机构在对农村事业建设也逐渐加大经济补贴支持,意在促进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本文针对一事一议的财政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对策进行阐述,并简明该政策所能带来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不完全是替代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只是以社会权威机构的身份对社会成员经济活动的失衡进行调控,而且它自身也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员参与经济活动,其活动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辅相承。政府行为导向金融作用于金融宏观调控,服务于货币政策目标;政府政策导向金融作用于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偏好,服务于公共产品的建设和供给以增进社会福利。市场导向型金融是以权利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和受供求关系影响的金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将旅游收入、收入分配引进福利函数,构建旅游产业、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旅游业发展、收入分配失衡的社会福利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显示: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增加其社会福利,但对其收入分配失衡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间接地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四大世界双重遗产地、张家界等旅游区的实证资料验证了该内在影响的存在性,该研究为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我国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的各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利用Eviews软件对社会文教支出与经济增长做了协整分析,得出社会文教支出与GDP的增长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适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教支出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存在巨大分歧意味着经验研究的重要性,但针对两者关系的国外经验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国内的经验研究则较少.本文基于GARCH-M模型,使用中国1952-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准极大似然法探讨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经济波动会通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间接给居民带来福利成本,而稳定政策能够通过抑制经济波动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