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将从今年起逐步向外国企业开放化肥市场.国内化肥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文善介绍.从今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允许外商在华设立化肥零售企业;从明年12月11日起.允许外商设立化肥批发企业。目前.国外大型化肥企业如美国嘉吉公司、俄罗斯阿康公司等.已开始向中国渗透。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刊》2006,(48):F0002-F0002,1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网址:www.sinofert.com)于2005年7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中化化肥专注于化肥等农业相关产品业务,经营领域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进出口,分销零售及农化服务等整个化肥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化肥企业,本集团的使命是立足于中国,从全球市场配置优质资源,为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快讯     
中化化肥要走农化服务之路12月7日-8日,中国肥料行业的“品牌盛会”——第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会聚一堂,气氛热烈。作为中国化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派出了60多人组团参加,并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充分展示了企业形象,使参观者详尽领略到中化化肥“以分销为龙头、产供销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成果。中化化肥是国内目前惟一一家同时拥有生产、经营氮、磷、钾、复四大肥种产品线的综合型化肥企业,现已拥有分销中心1300多家,分布于21个主要农业省份,覆盖中国75%的耕地面积“。中化”品牌是惟一被…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认为,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是其规模扩张的必然要求,正是因为规模优势,才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沃尔玛已在中国的8个城市开店,还准备在昆明、深圳、大连等地增加店铺,而在沈阳、福州、汕头和广州也将新开设店面.像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几乎是与沃尔玛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目前,家乐福已在中国的15个城市开设了23个连锁店,因此,零售业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似乎已成定势.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跨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地保持自己的规模优势,就不能忽略对中国市场的开发.但是,跨国企业若想以大规模优势取胜,其结果并不具有定数.因为中国的零售市场正处于极度竞争状态,都是在低成本优势下展开竞争,这些跨国企业的规模优势不见得很突出,特别是低成本价格方面.事实上,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业绩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出现连续亏损局面.中国零售业下一阶段面临着重组,在这种状况下,跨国企业为什么非但不退出,反而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市场呢?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12,(8):80-80
如今的中国中化,已21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在境内外设有200多家经营机构,业务遍布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四大领域,是中国第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一体化经营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并在高端商业地产和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纵横驰骋。  相似文献   

6.
一周公司     
《中国经济周刊》2010,(36):13-13
中化加入钾肥之争 知情人士9月7日透露,中国中化集团已邀请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加入一财团,可毹联手竟购加拿大肥料商Potash。消息称,这一做法表明中化集团意图阻止必和必拓以390亿美元收购Potash的可选方案。Potash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化肥生产商,主要生产钾肥、磷肥及氮肥。Potash的产品通常有7%销往中国,钾肥又是农业急需的肥料,一旦必和必拓收购成功基本可以垄断钾肥市场,未来几年内,将对中国的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周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0,(36):13-13
中化加入钾肥之争 知情人士9月7日透露,中国中化集团已邀请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加入一财团,可毹联手竟购加拿大肥料商Potash。消息称,这一做法表明中化集团意图阻止必和必拓以390亿美元收购Potash的可选方案。Potash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化肥生产商,主要生产钾肥、磷肥及氮肥。Potash的产品通常有7%销往中国,钾肥又是农业急需的肥料,一旦必和必拓收购成功基本可以垄断钾肥市场,未来几年内,将对中国的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霞 《民营视界》2004,(8):32-33
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WTO俱乐部,我国企业已被快速纳入世界经济快车道中,优秀跨国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产品的优势,对国内企业攻势频频,国内企业不得不关注关键性资源——人才的争夺。民营企业更是如此。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调整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建立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职务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整个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成了摆在众多民营企业面前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电影老照片中有关上海洋房的镜头表明,中国在30年代已使用电梯。迅达电梯就是在1931年通过怡和洋行进入上海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迅达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工业性中外合资企业,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知名跨国企业之一。如今,无论是在宾馆商店还是在百姓居民楼中,电梯已司空见惯“。迅达”这两个字也随着电梯的普遍应用在中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06,(41):12-12
外国直接投资继续涌入中国。随着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寻求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投资办厂,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去年增至72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张潜 《沪港经济》2007,(4):52-53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公益营销 在国外,公益营销这一形式早已不再新鲜。不少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将他们在公益营销上的探索和经验带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今天,跨国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单靠企业自身,是非常困难的。政府的有效作用是跨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跨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证明。目前要培养我国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和完善我国政府的作用:对内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跨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对外主要是调整与协调政府的国际经济、政治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跨国企业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经营好跨国企业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日本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为例,说明日本跨国公司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应当实现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主要是生产制造本土化、研究开发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管理营运本土化。  相似文献   

14.
东盟     
《广西经济》2010,(8):6-6
中国与东盟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 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参与此次论坛的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邮电、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跨国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进入中国和东盟国家投资。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不少跨国企业开始恢复信心,对外投资的增长势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凯 《首都经济》2007,(12):70-71
赛迪顾问2007年10月发布了《跨国零售业在华投资及个案分析》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零售业日渐成为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热点领域,其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均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这表明,在以消费为代表的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环境中,跨国企业对中国零售业的关注还将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6.
林华 《开放潮》2002,(10):21-22
中国加入WTO之后,许多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策略发生明显变化:新近批准进入的跨国企业大多选择独资方式存在;而原先进入的外资已不大满足于单纯与中方合资,更乐于独资或控股。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获准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69%采取完全独资方式。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上海浦东头两个月引进161个外商投资项目中,有140个独资项目;上海其他城区独资项目也占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跨国企业的非市场战略与东道国环境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内和东道国双重制度环境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非市场战略选择(缓冲战略、搭桥战略)的影响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渐进式特征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搭桥战略正相关。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试验式特征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缓冲战略正相关。东道国政府权力集中程度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搭桥战略正相关,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缓冲战略负相关。东道国政府的信用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搭桥战略负相关。此外,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影响着中国跨国企业海外非市场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43):30-31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7日】外国直接投资继续涌入中国。随着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寻求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投资办厂,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去年增至72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以宝洁公司为首的一批跨国企业,自进驻中国开始,就遭遇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更可怕的是,这一数据还在逐年递增,假冒伪劣正在蚕食着跨国企业的肌体。打假已成为跨国企业无法绕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新财经》2005,(1):92-93
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了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中化集团低调出击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平添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