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桐乡花鼓戏及其传承与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野调查,对桐乡花鼓戏进行历史溯源、传承发展、艺术特色的研究,探析其传承与保护路径和方法。嘉兴地区的花鼓戏最早出现于清朝嘉靖、道光年间,在传播过程之中,由于种种原因频频变化,形成了江浙地区地方小戏种的分支,这种分化不仅是戏种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桐乡花鼓戏由湖州传入的可能性较大。而经历数百年、几十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事实上已经完全融入了本地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其曲调主要来源于湖州滩簧、湖剧等戏剧,后期融入了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以桐乡方言演唱。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已经与旅游业有效结合,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道路。但还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展演方式,制定传承人的选拔培养计划方案,开展影像录制、曲谱记录与整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已传承上千年,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丰富的样式、图案和稳定的型制蕴含着白裤瑶先民对自然、祖先的崇拜,也是瑶族先民留给后代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给白裤瑶服饰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甚至使其成了濒危的文化遗存。为此,需要强化白裤瑶民间文化的保留与记录,加强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内涵研究,高度重视白裤瑶服饰工艺传承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面临诸多困境,如非遗项目缺少关注、非遗产品自身优势不足、非遗传承人减少及非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建立健全专有的传承机制,增强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丰富非遗项目与民众接触形式,着力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4.
以哈尔滨市、绥化市及其周边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寒地黑土核心区,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众多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虽做出了诸多努力,但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其仍在日益走向消亡。在传统的输血式和博物馆式非遗保护、传承方式无力应对这一局面的情况下,旅游开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处理好发展与传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竞争与进步之间关系的协调,防止旅游开发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5.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境内最为流行的地方小戏,经历过20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本文以湖南花鼓戏为例,分析了花鼓戏的润腔类别和特征,并讨论了民族唱法对于花鼓戏唱腔的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淮北花鼓戏随着时代发展,面临着创新乏力,人才流失等发展困境。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淮北花鼓戏,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推动传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保护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剧团的扶持。  相似文献   

7.
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曲种,在保护与发展中要从剧本创作、演员培养和剧团发展方面修炼自身的内功;要依靠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后备人才,依托皖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现代传媒方式提升皖南花鼓戏的知名度;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期的保护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武汉,和其他云南、广西等地方拥有的以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她融合了大江南北,东来西往各色民俗文化的特点,结合自身长江流域特点和武汉人的秉性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包罗万象却不粗糙,阳春白雪或者下里巴人,都能广受好评。但在社会化进程和浮华生活方式的冲击下,特色文化逐渐落寞甚至面临灭绝的危机,如何保护成为民族延续课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湖北评书的发展、现状以及保护展开,谈谈武汉非遗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花鼓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多年来,众多学者对花鼓戏艺术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花鼓戏艺术研究状况的梳理,概括出了花鼓戏艺术发展渊源、艺术特征、剧目创作及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存在的研究不足并进行了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花鼓戏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当今社会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需要在今后健全体制,合理、规范地开发,与时俱进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属性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按照文化遗产的属性划分,农村文化遗产是由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乡村民俗遗产等关联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以促进农村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原真保护等策略,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沿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其次,论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北京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实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创新的困境。保护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利用现代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不仅为动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使得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成为必然.功能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理论方法,借鉴功能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理论探讨,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有序利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标准的理论体系构想,力图使保护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开发工作中出现的开发过度及世俗化等不良趋向.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与权利主体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立法上宜采取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中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后,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指导下,至今共列入名录29处(截至2003年7月4日)。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9处: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云冈石窟等;世界自然遗产4处: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文化景观1处: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