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漠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一个模型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现象,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文章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结合所构建的模型对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模式加以分析,解释了农业劳动力回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部寄希望于城市,也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乡同时吸纳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 ,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 ,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 ,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张水平 《特区经济》2008,(11):172-173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路径是扎实推进和顺利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但是当新农村建设有效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益与公共服务性收益时,农民非农转移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延缓劳动力转移进程。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非农转移冲突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就业概率方面的局限性并进行修正分析,由此得到要促进经济三元结构的形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建立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洁莹 《中国经贸》2010,(14):162-162
一,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 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在决定是否前往城市工作时,主要考虑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其影响因素有:预期城乡收入差异和预期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摸式的思想,结合目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机遇,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在选择进城务工还是务农的过程中,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继续留在农村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建立在这些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思考托达罗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文章通过托达罗模型验证了当前中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中国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广西具备刘易斯模型所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工业化程度低、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和城镇化滞后,无法吸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当前经济收入差距(而非托达罗模型的预期收入差距)的驱动,2003年,广西农村71.89%外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为此,探讨适合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新型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决定了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融入推拉理论,结合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和创新,分析了中国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并指出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新时期新型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区域性人力资本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区域性人力资本流动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托达罗(Todaro,1969)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说进行分析的。这种假说对我国目前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现象的确可以作出一定的解释。但是,该学说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说,若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个学说似乎与地区差距导致的劳动力流动方向不符。如果按照托达罗的解释,由于我国东、  相似文献   

20.
针封周天勇教授发表在2001年《经济研究》上的“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一文中封托达罗模型所做出的修正进行深入推敲,本文认为周做出的修正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