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消除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而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模型通过了t检验,F检验,Dubin-Watson经验,拟合优度较高。[结果]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三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5.643 362%,第二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0.815 5%。回归结果与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民收入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状况,在该文最后对提高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运用SVAR模型主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种植业)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提出转变发展思想,以工业的形式发展农业;推进产业改革,调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增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 3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全局相关和局部相关分析等方法,利用R、Arcgis等软件,可视化分析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聚集情况.分析表明:山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不平衡,并存在空间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是新疆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比的降低和农民就业结构比下降速度缓慢,所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比问题,一手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的大小 衡量地区收入差距大小的理想指标是基尼系数 ,但由于无法获得完整的基尼系数数据 ,加之基尼系数计算复杂 ,要求样本量大等原因 ,我们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地区间相对差异系数来衡量地区间的差距 ,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的差值及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的比值来衡量地区间的绝对差距。 我们收集了 1 985年到 2 0 0 0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1 4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用当年… 相似文献
6.
7.
8.
9.
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异。首先,分析了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群的现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剖析了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陕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选择15年来陕西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人均纯收入两个反映耕地数量变化和农户增收的序列统计资料,对陕西省1993年~2007年间的人均耕地数量变化与农户人均收入变化进行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和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变化都是不平稳的序列,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二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辽宁省农民增收路径研究——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国民总收入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这是辽宁省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失衡。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问题,一手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纯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1-2005年财政农业投资与农民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研究显示,长期而言,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支出是影响农民纯收入的最重要因素,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次之,农村救济费位居第三,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并未像众多学者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促进农民增收效率最高的因素;短期内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以及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对于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长期的明显。而在短期内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并不能产生预期中的促进作用,相反还具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纯收入关联的财政政策优化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4,(7):30-30
日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会上强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进人新阶段的战略性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组织实施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为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在传统趋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地理方法对中国农民纯收入进行了分析。选取了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样本,并利用Moran’s I从全局以及局域层面揭示了各省农民人均收入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β收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EM)和空间误差模型(SLM)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β收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对2010年度秦都区农村产业结构调研所得的相关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灰色综合关联度技术,对秦都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各产业总产值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秦都区农村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收入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关系最为紧密,对农民贡献最大。农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对该地区农民收入贡献不足;而且就第一产业内部而言,农民纯收入与农业密切程度最大,与林、渔、牧业密切程度偏小。故针对性地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上提出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卢德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3):18-23
[目的]运用1978~2016年全国各省玉米生产成本数据,对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优化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对策分析。[方法]将全国20个玉米种植省份划分为5个区域,在分析区域玉米生产成本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测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法,对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物质资料投入、租赁作业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生产规模是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物质资料投入、租赁作业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与之呈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劳动力投入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结论]劳动力投入和物质资料投入对全国各区玉米生产成本均产生显著影响,租赁作业投入和生产规模则主要对北方产区产生显著影响,对南方产区影响并不显著。据此,建议扩大玉米生产规模化程度;提高物质资料投入效率;优化农机具使用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均寿命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均寿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需要充分了解影响我国人均寿命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提高我国人均寿命的措施。例如,继续发展经济、降低出生率、重视消费状况的改变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广西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9年广西将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优热特色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总产量实现1450万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