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宋江南圩田开发中,政府公共职能发挥极其重要,其兴修、管理、控制职能,不同时期体现不同。高宗时期,主要体现在兴修上,而管理和控制是欠缺的,以解决政权稳固、财政和民生问题。孝宗、光宗时期,以管理和控制为主,以缓解圩田水旱灾害。宁宗以后时期,政府放弃兼顾民生的圩田政策,再度采取偏重租课的圩田政策,管理围绕圩田租课进行,控制是圩田开掘和放任势家重新围田并行。南宋江南圩田开发中的政府公共职能发挥特点:南宋政府圩田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增加财政收入;重兴修而轻管理和控制;对私人滥开圩田控制不足;圩田兴修与水利建设结合不够等。由于政府公共职能发挥不足,江南圩田特别是太湖流域圩田开发失控,使生态破坏严重,水旱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2.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诸英  顾芳 《中国农史》2006,25(1):56-65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修防低效等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圩田的治理有新的进展。圩田在皖南平原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圩田土壤环境史:以嘉湖平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中国农史》2006,25(1):99-110
本文在嘉兴、湖州地区圩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与土壤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自五代时期,这里的圩田与水稻土就形成了,随着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圩田的土壤结构也不断得到改良。水利、水旱轮作和大量施河泥,对良性土壤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高肥力水稻土甚至对技术形成了依赖,不进行精耕细作,土壤往往会由活变死。唐宋以来,这一地区的圩田土壤支持了中国传统时期最高产、最发达的农业。  相似文献   

4.
明清江南地区的“乡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南一带特有的低洼地形,给农业生产的抗旱御涝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圩田的构筑事业成为发展这一地区农业经济需要解决的最根本性课题。正是由于圩田水利的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各种行政干预手段和自发性民间团体先后插手圩岸的修筑和管理,与塘长制、圩长制相配合,结成一种以圩田网络为基本纽带的农村社会组织──“乡圩”。本文拟通过探讨明清两代“乡圩”组织体系的变迁,以突出这种圩田水利组织在维系江南地区乡村基层社会构成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华峰  丁雨晴 《中国农史》2007,26(3):104-112
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圩田开发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迅速发展。人们在圩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为争水、排涝、抢占河湖滩地,以及对陂湖的恣意破坏等因素,产生了诸多水事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有地主与农民之间、官府与民间以及圩际之间等类型。面对各种水事纠纷,两宋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 《中国农史》2004,23(1):10-18
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文章认为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灌、御成蓄淡等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传统的灌渠工程技术、塘堰和开发地下水工程技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许多卓越技术在现今也得到传承和发扬。在阐述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传统工程及技术继承的特征、要点,及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诸英  陈恩虎  秦中亮 《水利经济》2010,28(4):54-57,61
水利文化遗产是皖江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方法,对皖江地区圩田景观、水利遗址、水利技术、水利民俗展开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皖江地区水利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建议:与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弘扬地方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益于江海泥沙的沉积和历代的圩田活动,江苏启东从一片汪洋到海中沙洲,再形成稳固的陆地并向东延伸。清末,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多次组织民众,筑堤套圩开荒,"种生田",这里成为人们集聚、繁衍的肥田沃土。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是随着启东成陆、  相似文献   

9.
明代太湖地区治水,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1)水系的治理。(2)圩田的治理。(3)修筑海塘。明代圩田水利技术比前代有较大的进步,而耿桔的《常熟县水利全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圩田水利治理技术,在明代水利书中是最为突出的。耿桔,字庭怀,别号兰阳,明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举进士,初拜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令,三十二年以政绩卓著调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任知  相似文献   

10.
圩田是水田,垛田是水中旱田。明代后期以来,在黄河夺淮、水流南泛的环境背景下,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发展出圩、垛并存的农田土地利用格局。兴化湖泊在接受黄、淮泥沙淤积后形成的细碎河网和滩涂,是圩田、垛田形成的基础。河网分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圩田、垛田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在抵御自然灾害和罱泥施肥的诉求中,人们堆叠河泥,抬高圩岸和垛田田身,塑造出高低错落的农田微地貌。河泥丰富程度和堆叠的差异,加剧了农田地势的分化。在多样的农田微地貌上,人们发展出丰富的作物种植体系。垛田与圩田是人类应对水环境、改造地表的智慧结晶,厘清兴化圩—垛农田格局的形成和历史演变,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田园一体化乡村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昊淞江流域10-15世纪的圩田系统基本上处于一种大圩系统下.这种系统的功能是狭水以提高塘浦的水位,以此注水吴淞江,以清压浑,防止浑潮淤淀.由于围垦和运河堤的兴建,宋中叶以后吴淞江逐步淤塞,单注吴淞江的出水格局到15世纪发生了质的变化.塘浦提高水位的功能不再重视,大圩不再利于新形成的众浦排水格局的功能发挥,小圩代替了大圩.水流环境的改变导致了圩田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等3个工程类型区,环湖圩田平原、河网平原、河谷盆地、岗地低丘、红砂岩类丘陵、丘陵低山等6种工程模式。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主导限制因素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确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基础,为规范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宋元诗文有关水车的记载集中在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又以翻车记载最多,筒车次之。有关记载表明,宋元是我国水车大发展的时期,但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各有特点。翻车在长江下游地区空前普及,成为农家必备的农具,是塘埔圩田、陂塘水利建设和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对唐宋以来长江下游新经济重心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对王祯《农书》设计的牛转翻车的实用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拓展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渠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态势的迅速变化,我国现行农业综合开发体制已经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中,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拓展农业综合开发的筹资渠道,是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筹资问题及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拓展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渠道的对策思路。一、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启动背景及现状为了解决我国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务院于1988年开始设立国家土地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官滩镇都管村罗来永,今年39岁,他家在武小圩外侧有一块圩田60亩,由于渗水较重,原先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效益不高。2007年他积极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加入了渔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劳务开发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劳务开发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我国劳务开发有了一定成效,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劳务开发和农民增收的现状和问题,揭示劳务开发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劳务开发工作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促进我国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包世臣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邦君 《中国农史》2002,21(4):99-107
清代中后期,巨大的人口压力更明显成为土地利用范围扩展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力。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包世臣关于垦荒种稻、山地、涂田、圩田、河沿地、城镇荒场等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文章重点在他的山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思想方面:首先考察清代山地开垦的大体局势及后果,接着简要评价他的垦山基本态度,并指出其技术思想的现实针对性,着力分析他的开山技术经验,最后论其历史价值。结语部分讨论他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快“九五”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九五”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步伐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开发复垦处加强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是新时期深化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土地整理,是从全面、科学的土地管理要求出发,通过综合整治措施,对我国各类零星废...  相似文献   

19.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继二十世纪80年代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又一项深远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调整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的重大步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沼泽满布,河港纵横,地势特别低洼,集水量大,水高于田,历来依靠塘浦圩田的独特形式开展水土斗争,进行农业生产。塘浦圩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的丰歉与水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征验不爽。其纵横河网之制,大致形成于中唐以后,发展于五代吴越,破坏于北宋,稍稍恢复于南宋,明清以后至解放前,日益隳坏。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究其递变之迹,总结其正反面的经验,有可以作为今天参考的地方。一、太湖地区的地形特点太湖地区在有史以前是海湾,在长江、钱塘江和海潮的长期冲积下,逐渐被南北岸沙嘴所包围和封合,从泻湖变为和海洋完全隔离的湖泊,发育成现在的三角洲。其地形特点是中部低洼而四周高起,形成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洼地的西缘是太湖流域发源地,地形最高。东部平原低落,但不是一致地由西向东倾下,而是东南北三面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