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中国啤酒,北部以“青啤”、“燕啤”为主,瓜分北方市场,并大举南侵掠夺食客:南部以“珠江”为主,坐踞两广奋力北上,挤占市场;西部以“华润”、“黄河”为帅顺长江、黄河东下:挺进中部地区;东啤以“惠泉”为首从沿海向内陆挺进;洋啤酒则从天而降,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杜福泰 《糖烟酒周刊》2005,(30):A002-A002
近十年左右,在中国啤酒工业的兼并整合和集团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大国争霸”、“百家争鸣”、“大中小国并存”的“春秋时代”。未来的发展还有许多变数,因此不能因为中国啤酒三大集团青岛、华润、燕京的鼎立就说中国啤酒工业进入了“三国时代”,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啤、中原地区的金星、福建的雪津、广东的珠江、湖北的金龙泉、深圳的金威、兰州的黄河等颇具成长性的啤酒集团,都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大型啤酒集团的背景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浅析啤酒行业营销渠道——以中国华润雪花啤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业是中国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经过近几年的行业整合,啤酒业已由各地方市场垄断性割据向区域性市场割据和全国性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这对整个中国啤酒行业来说,无疑增强了其全球竞争力。在这场市场竞争中,中国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改革营销渠道,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断发展壮大。营销渠道乃企业重中之重的市场策略,通过合理运用营销学中营销渠道、营销模式及SWOT理论对中国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营销渠道的分析,证实营销渠道对企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高档啤酒由于“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在糖酒会招商上长期以来处于“叫好不叫座”、厂商不欢而散,陷入僵局的尴尬境地。因此高档啤酒在招商上要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就必须打破旧有招商模式和运作机制.厂商双方,供需双方在“嫁”、“娶”上必须寻找一个最佳利益的契入点和平衡点一个是如何“嫁”得放心.一个是如何“娶”得高兴。在全国糖酒会这块大市场里.啤酒厂商如何重新聚首,再续姻缘,共闯商机,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啤酒经销商和现有的啤酒批发市场6-1O年内必然消失,面临是生存还是毁灭的关头”。这样21世纪的“大预言”。对混迹商战者,决不是偶尔听之,而是频频在响。  相似文献   

9.
舒雄 《广告导报》2005,(6):40-41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啤酒绝对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它已经步入资本时代。在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的打压下,众多地方诸侯纷纷倒闭或被兼并。例外的是,以广东为根据地的珠江啤酒集团在啤酒行业近乎“肉搏”的竞争环境中,却实现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珠江啤酒集团产销总量106万吨(1998年的总销量还不足50万吨),创利税8亿元,  相似文献   

10.
Y酿酒集团是著名啤酒企业,为避免在啤酒行业过度竞争,减少单一经营风险,寻找利润增长点,Y酒企推出A牌高档茶饮料。该茶饮料由科班出身、素有少壮派之称的候副总负责。候副总认为:为了满足市场渗透和市场增长目标,A牌茶饮料必须敢于创新,需要采用复合的、竞争的渠道,包括取消二级代理、网上销售和建立自销队伍、直销店,并提出网上销售占该茶饮料总销售额的30%以上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刘琴 《广告大观》2003,(9):32-33
戴尔,全球个人电脑的最大销售商,以与直销合拍的营销模式占有全球个人电脑市场15%的份额,掀起世界平价电脑革命,成为价格营销的代名词。神舟,以“比组装机还便宜的品牌机”和“千元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USP引发中国电脑市场的大地震,使其在短短时间内连升三级,跃至中国家用电脑前五强。从戴尔到神舟,两个“平民电脑”都  相似文献   

12.
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活动行销是智慧之选,然而活动行销又是一柄双刃剑,做不好吆喝也赚不着一声,还可能落下做秀的嫌疑,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江科考探险,用充满故事性的活动结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的行销案例,在啤酒市场燕京,青岛,华润三足鼎立的今天,雪花凭借大气的策划和充满勇气的实践,为华润萧洒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崔自三 《糖烟酒周刊》2005,(24):B016-B017
终端酒店、娱乐场所以及大卖场等是啤酒消费或销售的最佳场所,但近年来由于“终端为王”甚嚣尘上。造成了进店费、开瓶费、促销费、专卖费等节节攀升,而效果却每况愈下,以至有人说“不做终端是等死,做终端是找死”。对此,很多厂家望而生畏,作为承载了2/3销量的传统批发、分销渠道,由于品牌集中,互相挤压,价盘难以控制,特别是返利、促销、推广等渠道费用居高不下,让市场操作“雪上加霜”,以至没有操作与回旋的余地。但是,在这种传统通路不畅。终端渠道难进的情况下,N牌啤酒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市场机会,从而跳出传统通路恶性竞争的怪圈。突出重围顺利进入了B市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终端营销策略分析谈广东啤酒业在销售渠道上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啤酒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广东啤酒市场无论品牌集中度、竞争程度,还是营销水平均为全国之最。国内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啤酒市场,啤酒销量巨大,国内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这一切都注定了广东啤酒市场要成为国内啤酒巨头及各地方诸侯争相抢滩的重点。那么,作为啤酒商家,何以在激励的竞争中取胜?是广东啤酒行业中每一厂商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仅从重视销售渠道的角度,分析了广东啤酒行业终端营销的具体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得到广东啤酒行业之启迪。  相似文献   

15.
文旭 《销售与管理》2010,(1):142-143
2009年11月8日,美国啤酒“老字号”蓝带啤酒“剑走偏锋”,携中国第一款橡木桶啤酒——蓝带2844粉墨登场。300元一瓶的啤酒,让中国众多“啤酒爱好者”一片哗然。作为最早登陆中国的洋啤酒,蓝带啤酒曾经在中国市场谱写辉煌,而在上世纪末的辉煌之后,因为市场表现平淡,蓝带啤酒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蓝带啤酒高调”亮剑”,300元的啤酒让蓝带品牌在中国啤酒市场上“一览众山小”,甚至对其它品牌形成了”恫吓”。面对公众的质疑,蓝带啤酒信心十足,似乎在告诉人们——”哥玩的不是价格,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啤酒企业营销渠道创新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晓霞 《中国市场》2010,(44):40-40,57
随着国外啤酒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我国啤酒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我国啤酒企业来讲,如何转换传统的营销渠道,使啤酒品牌深入人心、扩大市场占有率,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据最新市场调研信息显示,当前全球啤酒市场正在涌现出一股强势的“健康”潮流,尤其在一些欧洲国家喝健康啤酒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在这一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相继推出了以健康为主题的新品。其中有—款来自德国的“抗衰老”啤酒在今年下半年也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其独特的卖点诉求颇为引人注目。为更详细了解新品特点,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该产品全国总经销沅桦伟业国际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霞女士。  相似文献   

18.
《糖烟酒周刊》2005,(4):A003-A003
日前,青岛啤酒宣布在华南地区推出高端啤酒青岛“原生”啤酒。与新啤酒同时揭幕的还有张艺谋和杨丽萍以“原生态为主题”为青啤打造的广告巨片。金威、珠江、华润、燕京等啤酒企业相继宣布了在华南的建厂投资计划。这些新的啤酒项目将在未来一两年中建成投产,华南地区新增啤酒产能将达130万吨以上。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中高档市场的纯生啤酒。  相似文献   

19.
孙力 《糖烟酒周刊》2006,(26):68-69
郑州作为河南饼干市场重镇,近年来形成了一个以达利为核心的品牌竞争格局,竞争异常惨烈。奇客在2005年河南市场的昙花一现并没有改变康师傅、纳贝和达能三大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垄断,以达利、美丹、正航和金健丰为首的传统势力则依然牢牢控制着中档和中低档市场,难以撼动。历来只有失败者或退出者,却始终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打破格局的新兴品牌,这也成为郑外l饼干市场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