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统筹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把社会劳动力就业纳入城乡一体化轨道,从总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从这一意义说,它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口,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打破劳动力就业壁垒,完善城乡劳动和就业保障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就业问题时指出,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除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外,最重要的是提倡各企业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过去只有ISO9000和ISO140000国际认证,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了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劳动者来说,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因此,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及劳动者等主体。  相似文献   

5.
刘娜 《天津经济》2011,(10):46-48
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就业难”问题,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民间力量吸纳就业的功能,是可以尝试的办法。近年来天津市社会组织发展比较快,吸纳了部分人员就业.但从与国内、国际情况比较来看,天津市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潜力,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适当降低部分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就业人员的身份认同等。  相似文献   

6.
陈连朋 《魅力中国》2011,(5):363-363
通过对我国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背景分析,得出影响我国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学校、家庭及自我因素。为此来拓宽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刘长森 《理论观察》2014,(10):153-15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未就业大学生呈现出狂飙化发展态势。未就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存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效应。在对未就业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所引发的社会心理危机,最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07,(5):62-63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这表明加强就业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2007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这是我国促进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特别需要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口多、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将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前单纯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当尽快向非正规就业方式转变。所谓非正规就业,是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概念,对此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界定。在我国,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各种就业形式,包括非正规部门、非国有或集体单位的各种就业,正规部门、公有制单位中的各种非正式就业…  相似文献   

10.
刘辉 《魅力中国》2014,(23):153-153
当今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打越大。大量实践证明解决社会就业矛盾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蔡克勇说,在知识经济社会,创业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已经成为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骆晨 《魅力中国》2010,(19):205-205
社会资本理论是从新经济社会学中演化出来的理论概念,该理论强调人的资源运用主体作用。社会资本主要包括j会规范,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方面,它对一个人的就业有着深远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业难。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的知识,素质,能力外,社会资本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人情社会”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更是有着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利敏 《魅力中国》2011,(15):22-23
随着我国大学生的增多,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障碍,这不仅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影响了人才的均衡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公平和平等也造成了损害。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并就如何改善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数据对比精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重点阐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增强实践经历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如何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加有效地为就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已成为了当前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就业难到激烈的就业竞争,甚至今年来在某地出现高校毕业就业率出现倒挂彩的现象,专科生就业率最高,而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及本科生。本篇文章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方面入手,调查在两者的双重作用下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两者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层度。首先,在两者的影响下,研究生就业相较于本科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变化;其次,两者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与作用也会不同。研究生的个体条件、所学专业、学校类别、工作经验、工作能力、是否为学生干部等是人力资本因素中对研究生就业作用力较大的因素;社会资本方面,除了家庭社会资本因素有小部分的作用与影响以外,主要是研究生自身的社会资本积累。在研究生就业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共同促进就业的正功能和提升就业期望值从而阻抑就业的负功能的双重作用机制。调查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就业环境中,影响及作用更大的是人力资本因素,就业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本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环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187-188,202
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就业开拓良好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的实践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公益性、福利性就业模式、社区就业与NGO、NPO就业模式、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综合支持体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诚信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密切,诚信是大学生的为人之本,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针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问题,探究原因,找出对策。构建大学生诚信就业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求社会、高校及用人单位与学生一起共同努力,方能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是通过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或组织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随着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相关学术界也开始对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中的关系网络及社会地位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针对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是否真的存在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基于结果发现,较多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认知存在误区;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加;社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行的空间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6,(11):22-23
大学生就业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年复一年褒贬不一,喋喋不休的争论和唏嘘感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对全社会的影响之深。之广。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必须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寻求就业难题的破解之策,也必须切合实际.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问题之一。在解决失业和促进就业上,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上.政府、市场和劳动者所起的作用和应尽的义务是不同的,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