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既是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商业健康保险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医疗保险的核心是医疗费用,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根本性问题可以归结为医疗费用控制问题.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过程及效果,结合对影响医疗费用上涨因素的剖析,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如何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上涨的路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西国  刘毅  王健 《经济经纬》2012,(5):142-146
笔者通过对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回顾,并结合我国1998年~2010年共13的面板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化导致医疗费用上升,而规制能降低医疗费用;但和传统理论不同的是,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的上升影响很小,医疗保险甚至抑制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因此,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规制是控制医疗费用费用上涨最基本的途径,同时,医疗保险的推广同样可以起到费用规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祺 《时代经贸》2011,(18):59-60
近些年来,随着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超过90%。在政府不断的增加对居民医疗保险补贴的同时,城乡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不断扩大,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长。引起医疗费用上涨和居民实际医疗的支出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第三方付费支付制度的不完善。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效率的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医疗保险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保险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迅速,对医保基金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威胁.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背景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期望能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的有效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世界各个国家医疗费用的持续攀升,并由此引发的政府公共卫生预算的不断增长和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不断扩大,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探究费用上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遏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医疗保险市场支付方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不仅是一种医疗消耗的补偿手段,而且还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健康,正确引导供需双方行为,抑制道德风险的关键.因此,为了抑制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成为保险机构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7.
有效控制我国医疗费用增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正在推进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对医疗服务的收费和付费方式的分析。探寻减缓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天津市2007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0%的住院患者为样本,使用SPSS18.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药品治疗检查费因子、手术相关费用因子及成分输血因子是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三个支配因子。结论:控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应着力控制药品费和医用材料费。  相似文献   

9.
郑成艳 《时代经贸》2006,(11Z):47-47,49
各地在制定医疗保险政策时,除规定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外,为减轻退休人员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设计了比在职职工低的个人负担比例政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国企改革中,改制后的企业退休职工优先纳入医保,导致退休人员比重过大,这部分人员只是一次性缴纳少量的医疗保险费,且大多年老多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问题逐渐显现。而医保经办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经费、监控手段有限,难以发现和查处违规问题,同时对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消费行为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很难进行评判和监管。控制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上涨的问题是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整体使用效果的首要因素,既要确实保障退休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不下降,又要实现医疗保险基金在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政府失灵”现象,尚未建立从根本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有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供方费用约束与激励机制。文章就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控制医疗费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医疗费用的状况(一)从医疗费用控制结构的需方角度看需方费用控制就是由患者分担一部分医疗费用或责任,增强患者的费用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职工人数4300万,不到全国总人口的4%。商业医疗保险规模很小,1997年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只有500万左右,占当时人口的0.4%,保费收入13亿元,占全国当年医疗服务总费用的0.76%。医疗自费群体人数超过10亿。由于自付群体的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是尽量减少就医和用药。商业医疗保险面对医疗费用失…  相似文献   

12.
陈在余 《经济问题》2012,(10):46-50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可能主要取决于农村是否有一个廉价的医疗服务系统。基于医疗供给方的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如何控制医疗费用。分析表明,我国医疗供给方失去有效的监管,医疗服务价格存在不断上涨的趋势,而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能促进了农村医疗费用的上涨;通过比较国外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中医疗供给方的控制方法,提出了我国加强医疗供给方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级人口大国--中国解决13亿人的医疗保险问题绝非易事,仅靠我们自己摸索很难达到目标.借鉴60年代医疗保险事业就已经起步的近邻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医疗费用承担、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加大力度改革医疗机构体制、积极解决过渡期遗留问题等方面着手,积极实行改革,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水准.  相似文献   

14.
实行单病种付费制度目的在于促进有效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达到更加公平地分配我国卫生资源,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我们研究发现,单病种付费制度并不能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费用,单病种付费制度虽能对控制医疗费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某医院2012年生育患者进行了费用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支付方式的数据,讨论生育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科学控制医疗费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正在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有一定的支付范围和支付限额,支付范围以外和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只能靠补充医疗保险来解决。本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对职工医疗费用特别是高额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的分析,揭示各类单位和职工对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模式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吕国强  董庆敏  戴洁  武霖 《经济师》2014,(8):254-255
在定额付费模式下,医院参与医疗费用控制的主观意识较强,注意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能主动配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控制医疗费用,费用超出的风险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除经济发展、保健意识增强和医疗保险对需求的释放原因外,医疗服务供给与利用主体的主观非理性因素,是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问题,有效识别并采取对应控制措施,有助于改善我国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武晓莉 《经济师》2011,(9):158-158,161
近年来,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及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方案,加强医院成本控制,降低就医费用,应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按病种付费必将成为医疗保险运行中的主要支付手段之一。而临床路径的实施,将使付费标准的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补充,以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长期健康稳定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1)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的特点,结合医院在2016年的住院医疗费用审核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住院医疗费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倡导在信息环境下积极应用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系统,希望有助于发展住院医疗费用审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