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1):22-22
安徽省2000年啤酒产量为115.29万吨,居全国第8位。安徽啤酒市场同全国市场一样,在激战中整合。芜湖的“大江”、马鞍山的“钟山”划归青啤门下;蚌埠的“圣泉”、合肥的“廉泉”两大皖啤名牌被纳入华润囊中,并重新组建了年产量达30万吨的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这样在安徽啤酒市场上形成了青啤、华润与皖啤领头羊龙津三军对垒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19日华润控股龙津啤酒,产能达到了75万吨。在并购龙津后,华润更多的是着手公司内部整合。在调整了公司内部事务之后,华润2005年开始把整合的重点放在渠道上。龙津啤酒是安徽仅次于华润啤酒的第二大啤酒企业,与弱势企业不同的是龙津啤酒在被控股之前有着自己一套相对合理完备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三次出击安徽市场,华润通过并购圣泉、廉泉、龙津、雪地,占领了当地40%以上的市场份额,确立了强势品牌地位。没有了龙津在合肥市场的全面争夺、雪地在皖北低端市场的牵制,华润在安徽市场销售投入逐渐减少,开始回笼资金。对觊觎这块市场的其他啤酒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一些外来品牌纷纷进入安徽市场。但对华润来说,这些品牌还构不成威胁,真正的问题还是来源于内部的整合,确切地说,是如何整合原龙津、雪地的销售渠道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华润雪花的私家地盘。青岛、燕京、哈尔滨啤酒等全国性啤酒品牌的“轮番进攻”仍然无法撼动华润雪花的主场地位。天津啤酒市场的年销售容量大约为40万吨,华润雪花牢牢地守护着属于她的半壁份额(在天津市区,华润雪花的市场份额更高达70%)。金威入津使业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津门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华北市场上,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为45%,其中北京、内蒙古、河北是其优势市场;华润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75%;青岛啤酒一直在华北市场布局,目前开始犬举进攻北京市场。除了这三太巨头外,哈啤、汉斯、金威这三股潜流不容小视,对华北市场形成渗透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2011,(9):66-68
华润雪花3亿收购西湖啤酒 中国最大啤酒商、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8月2日表示,其以总价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了日本朝日啤酒杭州西湖啤酒剩余55%的股权以及浙江湖洲啤酒剩余的25%股权,华润雪花啤酒是华润创业旗下附属公司与SAB Miller plc的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7.
网上卖啤酒     
柴燃恒 《浙商》2011,(20):102-102
2005年7月,李照明转任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总经理,接连发力,使华润雪花在浙江的啤酒厂曾至6家。华润雪花全资控股西湖啤酒一役更是干净利落。在浙江这片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华润雪花将如何发展?《浙商》记者就此与李照明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8.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1005年2月27日,华润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枝江市政府在湖北宜昌签约,对破产的枝江京星啤酒厂投资1亿元,新建年产10万吨啤酒项目,首期年产5万吨的啤酒生产线将于今年7月投产,最终在枝江形成年产20万吨的规模。此举是华润进军鄂西市场的关键一步,同时对鄂西市场的“参战”加速了燕京、金龙泉、华润在鄂西地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华润雪花啤酒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市场环境分析方法对雪花啤酒在中国市场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华润雪花啤酒的发展战略,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可执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日,天津啤酒市场上发生的“换酒事件”引起了业内关注。根据天津媒体报道,华润啤酒以多换少,用10箱“清爽”换6箱豪门“干杯”的代价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从终端店移出。一时间,“豪门干杯”对于“华润”非正当竞争的抗议高调而张扬。  相似文献   

12.
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活动行销是智慧之选,然而活动行销又是一柄双刃剑,做不好吆喝也赚不着一声,还可能落下做秀的嫌疑,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江科考探险,用充满故事性的活动结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的行销案例,在啤酒市场燕京,青岛,华润三足鼎立的今天,雪花凭借大气的策划和充满勇气的实践,为华润萧洒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从零起步成长为行业老大需要多久?华润雪花啤酒的回答震惊业界:十五年。雪花啤酒以此证明,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已经磨砺出了比肩全球啤酒巨头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7-A027
中国啤酒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英博看好中国啤酒市场,华润六个方面阐述公司发展,巩固北京市场 燕京目标瞄准奥运会,重啤提出未来集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洪帆 《糖烟酒周刊》2006,(15):46-47
2006年,华南啤酒市场风云际会。珠江、青岛、华润、金威、燕京、金星、重啤等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广东市场的排兵布阵,布局完成之后,中盘拼杀将如何进行?外来者如华润、燕京如何攻,本土强势品牌珠江、金威又如何动作?谁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消费品市场2013年度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华润雪花啤酒以高达1172万千升的年销量连续9年蝉联啤酒企业销量第一,雪花啤酒销量以1062万千升保持第一,华润雪花突破“双千万千升”,创下中国啤酒销量新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品销量过千万千升的啤酒企业。华润雪花啤酒长年保持竞争优势,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营销理念和做法?事实上,啤酒很难通过技术壁垒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渠道建设成为制胜关键。华润雪花啤酒长年保持销量第一,其独特而高效的分销体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4,(50):A043-A045
2004年啤酒行业进入了后并购l时代。一方面。国内啤酒第一军团的青岛、燕京、华润基本上完成了对国内市场的布局,开始对所并购企业的整合,苦练内功,锤炼新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二三啤酒军团表现活跃,紧锣密鼓地进行并购,使得区域性市场啤酒品牌数量增多,未来啤酒市场充满了变数,竞争也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SABMiller的三不策略 2003年7月,当爆出SABMiller收购哈啤29%的股份时,一个不为大家所了解的跨国啤酒巨头SABMiller,一下脱颖而出.一直以来,华润啤酒在中国市场上都以一个不懂产业的资本方的面孔出现,可事实上,1992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他们与SAB走到一起时,华润在啤酒市场的所有动作,其背后都有着国际啤酒巨头S A B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经过“圈地运动”式的企业并购,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携手国际啤酒巨头SAB介入啤酒业务以来,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近40家,总产能达560万吨。这个产能甚至超过了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但问题是,华润雪花怎么“消化”好这些被并购的啤酒企业,将这些企业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20.
武刚 《糖烟酒周刊》2005,(8):A014-A014
2004年啤酒行业掀起了整合热潮,几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各地兼并、入股、建厂,形成我国啤酒业青岛、华润、燕京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京啤酒的消费量巨大。这也是啤酒企业对北京市场觊觎的原因之一,青啤是趁并购之际。顺势进入北京市场,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消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