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6日,央行正式向支付宝颁发国内第1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悬而未决10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份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共27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在获得牌照的企业额手相庆的同...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央行正式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至今已发放一百余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第三方支付牌照”)。伴随着牌照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急速扩张,带来终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套用MMC码、恶性竞争等问题,同时由于监管困难,给洗钱、套现、克隆卡等银行卡犯罪带来可乘之机,亟待关注。一,基本情况(一)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惠州扩展收单业务根据调查,自2011年以来,已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惠州开展收单业务,如通联支付、好易联、杉德、快钱、拉卡拉、汇卡商务、易宝支付等。(二)未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26日,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从此,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取得合法地位,走上了"正规化"道路。作为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龙头老大",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宝")毫无悬念地获得首张支付业务许可证。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纳入监管范围.同年12月1日,又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最基本规则、申请人资质条件等进行细化.《办法》自12010年9月1日起施行,主要监管对象是非金融机构的网络支付服务,也就是通俗所称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在《办法》颁布实施后,如何认识第三方支付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将成为央行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纵横     
《金卡工程》2013,(7):6-10
央行再发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首批外资公司出现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近日发放了新一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下称"支付牌照")共27张,其中包括厦门夏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皖垦商务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至此,央行已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今年9月1日开始施行。该办法明确了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许可证申请、经营范围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此举标志着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行业地位正式被央行认可,并将其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这标志着在“灰色地带”徘徊了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外贸新增长点。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3.4万亿元,预计2016年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这也为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机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截至目前,我国已获得央行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250家,其中22家获得跨境支付业务牌照,主要包括银联、支付宝、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跨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1日下午,央行正式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规定了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以及管理细则等,以规范第三方支付产业、促进其良性发展和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9.
山林 《金融电子化》2010,(11):54-55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渠道广泛参与支付业务.已成为支付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支队伍。为规范非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行为、进一步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0年6月,央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央行近日召集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负责人开会,要求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给比特币、莱特币(一种基于"点对点"技术的网络货币)等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央行上述会议要求,对于已发生业务的支付机构,应解除商务合作;对于存量款项,可在2014年春节前完成提现,不得发生新的支付业务。目前在比特币交易网站上出现的支付宝接口,都属于个人账户之间的交易行为。点评:央行对比特币的监管,已从银行延伸至第三方支付。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亿笔,支付金额24.7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43%和137.6%。2015年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目的在于强化网络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防范支付风险。  相似文献   

12.
植凤寅 《中国金融》2012,(21):90-93
主持人的话: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带来的不仅是旅游的狂热,也同时催生了网上购物热潮,吃喝玩乐、家电家装以及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的用户数量大增,而这一切都与第三方支付直接相关。从最初的"无证驾驶"到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即所谓"牌照"),我国支付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创新的速度以及竞争的程度都在加深。多少"钱景"值得众多机构趋之若鹜?又有多少"险景"隐在其中?而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业务可能  相似文献   

13.
金融     
《财会学习》2014,(1):4-4
央行关闭比特币第三方支付 继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后,央行近日再度约谈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明确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不能给比特币、莱特币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对于已发生业务的支付机构,应解除商务合作;对于存量款项,可在春节前完成提现,不得发生新的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14.
业界资讯     
央行发布第三方支付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6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明确将对因认证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机构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15.
尚睿  吴晓芳 《甘肃金融》2016,(10):17-20
支付机构是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业务类型涵盖: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文章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确立的以人民银行为主的监管框架下,加强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对策:明确监管理念,推进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手段,遏制支付服务市场乱象等。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支付业务。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各大支付厂商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中,希望能在第一时间申领《支付业务许可证》。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5月26日,央行首次向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财付通、银联、汇付天下等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支付行业正式获得认可。3年后,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经多达250余家,交易规模也从2010年的5.1万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7.2万亿元。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在有限的市场内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规模庞大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终于获得了首批合法经营的许可证。第三方支付牌照于近日由央行下发,27家公司获得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有了国家认可的正式身份。首批《许可证》的颁发,在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整个行业将在规范的引导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境外业务越来越受到大型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的重视.以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支付宝为例,其跨境支付业务的年增速超过100%.为了满足境内个人通过网络购买境外商家物品的小额支付需求,支付宝与国内银行合作开展了境外收单业务.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此项业务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对当前的外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网络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的外汇收支管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支付服务。自2010年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已有269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相关支付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在资本规模、内部组织架构、资金管理水平、风险控制和合规意识、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的支付服务创新意识较强且业务转型较为灵活,新型支付产品或服务层出不穷,同时业务风险也逐渐积聚。正因如此,针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从信用评级的视角,分析采用信用评级手段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力求对现有的监管措施加以丰富和扩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