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6,(2):58-59
中国是人口最多,经济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能源环境方面的挑战和制约。中国政府十分明确地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产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相似文献   

2.
蒋莉 《发展》2006,(2):61-61
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月11日,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七台河是以煤兴市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简要分析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之后,探索性提出了七台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娜  薛昆峰 《魅力中国》2011,(3):253-253,255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费和环境代价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化解我国资源瓶颈约束、增强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1):42-42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此次学习中,胡锦涛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胡锦涛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区域资源消耗加速和环境污染加剧现象突出,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加强长三角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遏制耕地抛荒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与耕地抛荒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国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我同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着重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卜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突破生产发展的资源瓶颈,减少农业资源浪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缓农村生态恶化趋势,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14,(1):F0002-F0002,I0001
正为努力实现"做特做精,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炼化生产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助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兰州石化公司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经营可持续、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为目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抓好从资源输入到产品输出的各个环节,依靠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港口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建设一个宜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港口城市,不仅对城市本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区域对全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起着示范和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真抓实干,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使资源和能源得到较好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实现市委提出的“在下个世纪初,把沈阳建成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需要。“一高两大两化”目标的确立,就是市委、市政府对于沈阳市未来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而实现战略目  相似文献   

16.
《青海经济研究》2009,(2):40-4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三江之源”位居我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草与畜、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刘芳 《港口经济》2006,(2):50-5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步入21世纪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提高资源环境绩效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生态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对2003~2015年江苏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远高于全国水平且增长速度较快,2015年更是达到了187.91,是全国水平的1.8倍。其中,在环境绩效方面优势较大,COD排放、SO2排放和化肥施用这三组指标的绩效指数均达到了全国水平的2倍多,在节能减排方便表现突出。在资源绩效指数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和生活用水绩效指数偏低,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仍需加大改善力度。最后,对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家民 《发展》2014,(2):69-70
正一、发展轨迹为努力实现"做特做精,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炼化生产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助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兰州石化公司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经营可持续、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为目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抓好从资源输入到产品输出的各个环节,依靠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实现能量梯级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兰州市"蓝天计划"的实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县域经济目前有了较大发展,与沿海县域经济强省相比,仍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积极推动河北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应以"两型社会"为契机,一方面,明确河北省县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及发展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优化河北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