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差异性,以城市为核心形成旅游地域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诗白 《现代财经》2007,27(12):82-86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旅游圈系统结构的空间优化与时间的耦合具有性,在把握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与竞争横向耦合特点的基础上,对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结构耦合发展的三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解决对策,希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赋存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程度的盲区与不足,提出了城市旅游圈空间一体化以及营销一体化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旅游圈理论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圈开发已成为"大湘南"示范区经济合作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目前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旅游发展上的共生性。建议:成立协作机构,对"大湘南"旅游圈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汲取成熟旅游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教训,采用旅游圈的发展模式开发"大湘南"示范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南亚区域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今世界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湘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多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问题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庞大工程,因此“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也有了更多的困难,大湘南地区旅游合作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随着旅游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也将发展得更加完善,为大湘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本文结合“大湘南”旅游圈建设的实际情况,着力分析“大湘南”旅游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湘南”旅游圈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轴一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一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一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一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彭华  钟韵 《经济地理》1999,19(1):111-115
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在硬件建设上,要求将旅游意识融入城市景观与市政建设之中,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在软件配套上,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国民经济统计公报,用结构分析方法,从人口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所形成的经济基本面,首先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接着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的“非均衡的局部优先发展战略”所形成的扶优扶强扶大扶外资的发展道路。最后,笔者提出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转向扶弱扶贫扶小扶新扶科教、寻求国家和市场的相互补充与平衡、寻求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平衡发展的政策转变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结构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剑平  刘承良  袁俊 《经济地理》2006,26(4):605-609,618
199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逐渐深化,武汉市住宅小区空间复杂性日益突出,亟需进行空间规律性总结,以指导城市住房开发与管理规划。基于当前的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电话访查,运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实证与定量分析角度揭示出武汉市住宅小区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圈层 扇面结构空间拓展,聚合扩散同步进行,城市内部实现挖潜式集中化布局,边缘扩张式城郊化分布;在区位选择上临街傍水的区位分布特征明显,体现出追求交通便利、向往环境舒适的人居选择规律。  相似文献   

17.
青岛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度假旅游的特点、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情况及世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针对青岛海滨度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青岛地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设想。其主要的开发对象为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市区的几处海水浴场。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纷争不已、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光辉前景。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武汉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设河南区域旅游网络和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与综合开发,是未来河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卫丽  李同昇 《经济地理》2011,31(1):123-128
随着西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其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区位商法,对西安都市圈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西安都市圈各区县的优势产业。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态势,对西安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圈三带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