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欧盟一体化对珠三角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谋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各地区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普遍认为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卢现祥,1997)。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不配套等原因,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着力构建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营造产业集群内外部创新环境和氛围,是一些地方产业集群走出困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决定因素。徐承红博士的新著《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书,综合参考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国际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俄林的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提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就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指明了西部…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梯次市场的宏观调控丁宪浩,顾德程区域市场作为从地区封锁向全国统一市场的必要过渡,必然演化为区域梯次市场。对其如何加以调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加速统一市场建设,是宏观调控机制转换过程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尽快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重要的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品牌,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各层各级干部的普遍共识。依兰县紧紧围绕创优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这一要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构建法治政府,着力打造优良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孙小勇 《现代财经》2005,25(11):3-9
区域资本市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整体资本市场一样,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对这一客观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规律既有一般性的规律,也有独特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既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又是促进区域创新的助推剂,还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方式。尽管人们对于产业集群的正向效应的期望日益膨胀,但是,仍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产业集群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负向效应。一方面,产业集群自身的一些特点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产业集群存在系统性风险、产业集群会导致市场失灵、产业集群会扩大区域差距、产业集群会引起周期性波动、产业集群会面临自我超越困境等。另一方面,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不恰当运用,不仅会危及产业集群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必将会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危害。因此,扬长避短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县级区域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县级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不及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约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在县级区域积极推行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下几点尤其值得关注:1.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是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当是和县级区域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推进同步进行的。2.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是椎动县…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考察河南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所在,为确立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在对旅游区域竞争力涵义作了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构成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旅游区域竞争力由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两个部分构成,资源竞争力(资源优势)是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市场竞争力(市场优势)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尔后,进一步对旅游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变动规律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推进农村区域中心市场城市化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河北省农村市场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一些商品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早、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县市和乡镇,涌现出了一批规模比较大、辐射能力比较强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统一劳动力市场是京津冀区域聚合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聚合与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以看作是大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大都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这种区域聚合与大都市经济圈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永文 《经济地理》2005,25(5):694-697
主题公园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继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亮点。主题公园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合理配置区域资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驱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等。但不合理的主题公园建设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文章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认真探讨了主题公园合理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阶段,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成为各省市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提升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又在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一个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对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新疆经济能否在跨世纪发展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以市  相似文献   

16.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温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其与“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国家级“金名片”挂起钩来。多年来,温州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发展路子。目前,温州市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品牌,品牌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去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力,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使其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提升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服务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服务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研究区域服务业竞争力对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就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制度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变迁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赵勇  张杨 《经济经纬》2012,(2):37-41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借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笔者重点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制造业部门在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本地需求规模起到了主要作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固定成本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作用.因此,在追求未来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育相关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