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两大主体,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以循环经济机制为基础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要快速发展经济,而且要尽早实现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研究对象,探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的建立矿产工业企业为龙头,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对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且工业反哺农牧业力度不太大的奈曼旗来说,经济发展往往受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制约。所以,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必须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瑞珍 《经济论坛》2010,(11):79-81
本文通过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影响的实例,研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使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得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作为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牧业产业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转变农业部门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分析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农牧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农牧业经营机制与模式创新点是:完备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体系,便捷的农牧业成果推广与服务合作机制,高效的农牧业管理与技术调控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农牧业应借鉴新西兰的经验,着力打造加入WTO后中国畜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优势和区域优势,努力提高中国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推进昆明市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是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加快昆明现代化进程,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牧产业生态体系,将促进和实现昆明市特色农牧业技术创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1985年、1995年和2003年不同年份的农牧业系统能值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呈较大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农牧业系统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农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以耗粮为主的猪肉产出能值的比重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了总畜产品产出能值的一半左右。内蒙古奶类的能值产出呈较快增长趋势。建议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1985年、1995年和2003年不同年份的农牧业系统能值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呈较大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农牧业系统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农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以耗粮为主的猪肉产出能值的比重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了总畜产品产出能值的一半左右.内蒙古奶类的能值产出呈较快增长趋势.建议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喜 《经济论坛》2009,(14):109-112
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牧区要走向经济与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改变经营观念,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聘用农业技术及经济管理人才(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村级基层工作。同时建立村级治安体系,建立合作组织,利用影像等媒体加大农牧业生产技术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业长期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研究》2001,(12):33-36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是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新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本质上并不是农牧业内部自身的问题,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城市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西部城市化水平上不去,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局面打不开,城市化进程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那么,西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陷入新的徘徊期,并将给稳定西部农牧业基础和农牧民奔小康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唐军 《经济论坛》2012,(5):32-34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农牧业人口为主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建立高附加值农牧业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本文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寻求产业突破,进而提出现阶段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构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例,对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草原旅游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农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对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评价,是促进农牧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农牧业循环经济为目标,构建4项准则指标和20项具体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2008—2017年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累计贡献度对青海省主要贡献因子和负贡献因子进行分析,找出青海省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以期为促进青海省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前四年,内蒙古积极适应中国农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为主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农畜产品市场的新变化形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扎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战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牧民得到实惠,农村牧区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支持了内蒙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速度两位数的增长。本文着重从公共财政角度,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应如何加大财政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兴安盟是传统的农牧业大盟,农牧业资源也是兴安盟发展的最大优势.本文从制约我盟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入手,比如:主要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规模小,基地建设水平低等,结合我盟盟情发展实际,提出了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气候一直以来都比较异常,严重的气象灾害和极端的气候都不少见,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的农牧业经济影响较大。本文笔者结合自身了解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内蒙古锡郭勒盟农牧业的现状,以及各种气象灾害给它带来的影响,并得出如何应对农牧业气象灾害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156-158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多数民族地区偏重于初级的农业种植经营和过渡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以内蒙古扎兰屯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民族地区应该如何依靠自身地缘优势,在发展传统农业、现代化工业以及拓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促进地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红梅 《经济论坛》2012,(4):104-107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困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块绊脚石,也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金融服务不到位阻碍了广大农牧民扩大再生产,使其重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培育竞争有序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牧业保险,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清华 《经济论坛》2010,(5):128-130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省区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内蒙古传统的农牧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面临产业升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其固有的经济模式面临巨大冲击,因此必须对区域经济进行主动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配置手段、以特色产业为主题,使内蒙古区域经济突出重围,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