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满意度作为目标层,以福建三明5县中集体林权改革中涉及到的林农、村集体以及政府管理者等多利益相关方作为准则层,制定了集体林权满意度评价指标。再利用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的福建5县的的调查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考察了管理者、村集体及林农对林改政策的满意度现状。最后利用IPA象限图分析法,分析了集体林改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重要度因素。结果表明,管理者总体满意度值为3.41;村集体总体满意度值为3.29;林农总体满意度值为3.23;在满意度综合评价层面,5县集体林改满意度综合值为3.32。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提升集体林改综合满意度的关键在于提高林农满意度;提高管理者对集体林改满意度的关键在于社会治安变好和自然景观改善;提高村集体对集体林改满意度评价的关键在于增加造林数量和提高村集体收入;提高林农对集体林改满意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家庭林业收入。  相似文献   

2.
对林权改革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解析,以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二手资料为论据,探讨了集体林权改革对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影响方面的几个问题,其中重点探讨了生态效益。认为,林改对促进集体林经营水平提高,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带动林区经济发展等会产生积极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集体林区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但不一定能解决长期困扰集体林区的低效率问题;林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问题;在生态上,林改不会造成乱砍滥伐现象,不会降低森林生态服务的效益。最后提出一些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改革下的林农创业:一个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改革对林农创业具有引致作用,但也需要相关政策制度的紧密配合.集体林权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影响了林农的创业态度.集体林权改革下林农创业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条件因素和外部环境制度因素.集体林权改革下林农创业的政策体系由创业支持与俣障政策、财政支持与金融政策、环境营造与培训政策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桑植县林农经营碳汇林业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林农意愿模型,提出了林农经营碳汇林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假设。对湖南省主要林区桑植县的172名林农经营碳汇林业的意愿进行了调查,采用Logit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占样本总量的63.37%的林农有经营碳汇林业的意愿。在林农意愿影响因素方面,林农对碳汇林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可程度和预期收入情况对其经营意愿有极显著的正面影响;政策支持、家人的态度以及林农对经营碳汇林业的便利性评价对其经营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有关部门引导林农经营碳汇林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威  蔡旭伟  付町 《经济地理》2020,40(7):184-189
基于湖南省10个样本县林改监测调研数据,利用样本林农239份调查问卷,从林农个体特征、合作社相关组织特征和外部政策环境3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林下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农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社在组织形式上对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②合作社牵头人对合作社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③林农入社方式在资源配置上影响合作社的结构和服务内容。④林业科技推广主体和技术服务内容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稳定具有重要支持。⑤政策和资金作为外部支持在林下经济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重要杠杆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庞淼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102-103
集体林权改革深化进程中触及到诸多制度性障碍,制约着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和探索林权流转与林业经营利用的新型模式的尝试。从融资与保险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盘活林业资源的融资与保险方面的进一步突破,分析现行制度性障碍可能对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为例,提出突破林业融资与保险制度性障碍的政策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提出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制度经济学观点,以“制度变迁”为切入点,分析2003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动因。同时,结合现实因素,运用博弈分析的观点,从林农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出发,在市场竞争、外部性和效用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此次林改的现实原因。并且通过分析的结论做出了林业产业要融入市场经济,政府要转变林业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集体林改革:以人为本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福建林改的基本出发点,福建林改是尊重广大林农意愿的改革实践,充分确保了林农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林改政策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林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引导林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林农是我国林业经营的主体,其碳汇林经营意愿关系到我国林业碳汇的供给问题。该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州市236份林农调查数据,引入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林农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较高,其中性别、是否承接过碳汇造林项目、是否享受过造林补贴和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等4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是否为"两代表一委员"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林业产业化模式在林业产业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对秦皇岛市林业产业化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构建国有林场以林木资源利用为主的林业产业化模式时,采用森林资源培育模式,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化采用"龙头企业+林农"的模式。由于经营森林资源目的不同,可分为科技园区模式和特色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胜利  陈宝奎 《经济论坛》2005,(6):31-31,52
由于林业产业化模式在林业产业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对秦皇岛市林业产业化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构建国有林场以林木资源利用为主的林业产业化模式时,采用森林资源培育模式,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化采用“龙头企业 林农”的模式。由于经营森林资源目的不同,可分为科技园区模式和特色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改革实施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戴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03-104
全国掀起了集体林权改革的浪潮,其核心就是实行集体林木林地家庭承包,使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因此,从政策学的角度分析林权改革政策,对于进一步制定集体林改政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林业局2010年、2014年对云南省的集体林改农户监测数据,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集体林改农户林业收入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体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显著,但不同收入组的农户收入增长幅度及收入的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魏远竹  张春霞  陈钦  林玲 《技术经济》2008,27(3):123-128
福建省目前所开展的新一轮林改与林区的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林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效用显著。林改不仅促进了林区的生产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使其生活更加宽裕,还促进了林区文明乡风的形成,改善了林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促进了村容整洁,加快了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秦巴山区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及林改现状分析,提出该区森林资源属于生态公益林。林改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应处理好"生态林的规模化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林地细碎化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周期长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短期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公益性多重功能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单纯经济效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秦巴山区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山到户是当前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做法之一,共有产权则保留了传统的按份共有传统。文章应用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制度分析框架,以福建省5个案例村为例,通过分析在分山到户与共有产权两种改革模式中,社会—生态关键变量的互动对林改结果的不同影响,指出无论是产权分置或统合,都无法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永续发展,都是两种不完善的政策选择。单一的政策机制无法解决全部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从广阔的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入手,改善生态系统经营,促进社会适应性治理,最终使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农获得了林地自主,经营权利,广大林农,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管理有效经营的前提下,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发挥了林权获得者发家致富的模式,虽然增强了造林育林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但由于力量的薄弱,也给林改后的森林防火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如何加强肪火、怎样扑救森林火灾,成为林权获得者值得担心思考的重要问题,必须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选取福建省永安市等8县(市),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式5点量表调查法对各指标进行打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的方法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综合社会效应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在森林资源质量、林农经营效果、森林防火、社会文明、区位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也存在林地及有林地面积减少与区域生态质量下降等方面的不足。不同区域间的林改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但差距不大。8县(市)的综合效果依次为:永安市〉厦门市〉德化县〉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上杭县〉光泽县,永安市最好,光泽县最差,并略差于“林改”前。“均山制”与“均股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要好于村小组集体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是我国森林资源权属的一种特定的形式。其经营特点是受市场影响较大,林地的经营管理方面相对粗放、分散,且造林、更新、抚育及采伐等方面的操作不够规范,不仅造成集体林经营的费用多样化,且使其整体经营成本提高。结合集体林经营现状和集体林经营特点,对集体林经营的成本因素和效益组成进行分析,为集体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比较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让林地早见收益,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以实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终极目标。而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等,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实施的突破口。尤为重要的是,以上几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种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林农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下面着重就发展林下经济中,如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分别予以详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