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成军  王志宏 《技术经济》2005,24(11):38-39
在借鉴国外煤矿城市转型成本支付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城市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实践,在对煤矿城市转型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煤矿城市转型成本的支付主体问题,指出国家、地方、企业、社会和个人在转型成本的支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减少农民、加大农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其中,"一品两制"又最具典型经济分析意义.同一种公共品,在城市,基本上是由政府支付其成本,市民免费或少量交费享用;在农村,则基本上是由农民支付成本,政府只给予少量财政补贴."一品两制"不改,"减负"政策不仅不会持久有效,而且还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间收入、消费、储蓄、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并影响社会稳定乃至整个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居民公共品成本分摊与收益分享的"二元"财政结构制度入手,在减轻"三农"公共品成本税费负担的同时,还农民公共品消费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减少农民、加大农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及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而农民市民化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系密切。本文研究认为,农民市民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更是检验是否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标准。由此引出了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本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霍海龙 《经济师》2012,(5):194-196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支持"三农"是农村金融的天职。随着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日趋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来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薄弱环节的农村经济,面临着大好发展时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与改革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恩虎 《经济经纬》2004,(4):110-113
"三农"问题在我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歧视是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根源。城乡分异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不平等的社会身份;长期"以农哺工"的产业政策、向上倾斜的财税制度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政策是造成农村贫困、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使农民长期承受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造成农民生活贫困化和边缘化;不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缺乏有效的资本支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土地管理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还需要理论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转移在推动"三农"转型的同时亦引发诸多政策负面效应,映射惠农政策存在操作平台模糊、实施对象分化、执行手段失灵、交易成本上涨等问题。从顾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出发,应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四位一体"政策平台并进行"三管齐下"运行保障;从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演变趋势着眼,应在长远发展视角下瞄准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化村、政府扶持型产业为政策对象;从匹配新阶段农业支持核心目标入手,应在目标转移视域下以强化市场机制引入、转变政策支持重点、注重生产节本降耗、确保产业提质增效来创新政策手段;从契合新常态各级政府既有财力考虑,应在兼顾效率视线下扩大工作地方自主性、补充投入方式灵活性、降低资金补助依赖性、增强资源对接组织性、明确政策范围指向性,继而控制政策成本。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定价不宜自由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角度质疑农产品自由市场定价,反对自由放任政策,提出解决农产品定价问题的政策处方,一方面允许农民自己主动采取减少沉淀成本和不确定性措施保证投资成本的回收,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介入制定合理的价格支持计划(最低农产品价格)重视沉淀成本的补偿。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普遍存在,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农产品自由化不仅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反而会严重削弱农民投资激励水平,因而完善农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以及加大政府实施免税政策和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是当前中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市场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民增收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日趋升温,农民培训工作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有关部委关于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频繁出台,支持农民培训的政策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可以预见,随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日趋深入人心,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培训的政策和实践地位将会继续提高,其积极效应也将不断释放。因此,加强对农民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的研究,其重要性也将迅速凸显。  相似文献   

12.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所有问题,低碳经济是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于企业或者某个行业来说,转型成本是其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基于麦肯锡成本曲线中负减排成本概念,从成本定义、执行中的障碍及贴现率三个方面分析负减排成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转型"负成本",并从低碳转型成本的增加和减少两方面建立计算模型。最后,以低碳经济转型负成本作为核心要素,构建实现"负成本"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自1995年以来,WTO成员为遵循《农业协议》的要求,通过调整国内农业政策,将国内农业支持逐渐由"黄箱"转向"绿箱"。通过对WTO成员中大量使用"绿箱"支出的三个发达成员——美国、欧盟、日本的国内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及其"绿箱"政策实施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由于"绿箱"补贴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使农民面临的风险减少,会刺激农民进行生产性投入,增加农业生产,加剧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者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WTO成员在实现农业支持向"绿箱"转变的同时,应对其补贴总量进行控制和削减,减少变相的价格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由历史、政策制度和市场共同影响下的中国农民,长期以来未能很好地取得真正的社会地位。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边缘化,城乡公共产品分配的不公平,城乡经济关系不平等等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影响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基于对农民国民待遇缺失成因的分析,转变现有观念、改革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提升农民市场能力,多方位确保农民国民待遇的实现,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其主体是农民,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就地实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化本质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克制和治疗传统进城城市化局限性及其引发"城市病"、"农村病"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解决中国"民工荒"引发问题和农民"被上楼"等伪城市化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融资难的问题是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重庆在过去对"三农"融资担保方面政策的推行与发展,以及银行金融机构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而采取的措施;分析"三农"融资遇到的困难——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收费过高,有效融资抵押缺乏等,以及研究如何规范中所介机构收费行为;分析金融扶贫这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研究如何通过这一举措发展金融行业优势,为"三农"优先提供信贷支持,研究"三农"融资担保的融资风险,如何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降低融资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造成农业危机,铸酿社会问题,影响政治稳定,引起社会动荡,扩大城乡贫富悬殊,加重就业压力,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制约和谐社会建设。根源是制度安排和战略政策选择错误,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机制,加剧剥夺"三农",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内含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有什么样的"三农"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实际成果。毛泽东时代"三农"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以重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主要任务、首要问题和着眼点自然是支持重工业发展;在邓小平时代,体制上的变革为温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拉开了"三农"问题的新路,但改革的起步阶段,各种体制政策的惯性使"三农"问题的着力点还是解决粮食吃饭和收入增加问题;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在战略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的发展问题。由此决定新一轮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对象是以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体制,由效率性分配转向公平性分配。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需要打破垄断,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支持创新。在新起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和关键都在于改变"三农"的落后状况。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是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革就是要在制度上提高农业投入收益率,从而提高农民获取现代要素的能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农民的城镇化,使农民享受平等的市民权利,需要在改革中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强化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秀芹 《经济经纬》2004,(2):124-126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农用资金短缺、农村金融薄弱是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迫在眉睫,可行的选择是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民的服务与支持。在分析我国当前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必要性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本身的主要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