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巍 《新经济》2013,(23):85-86
通过搜集广西区三次产业碳排放的数据,对广西的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广西区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是其年度增长量依然很大,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碳排放在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也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分为两类,并应用回归分析对比入世前后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入世后,国内碳排放量与对外贸易的弹性值变大,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伴随着较高的能耗水平,政府在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碳排放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碳排放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但其中考虑到区域的差异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的并不多,而区域碳排放的差异化对我们后续的碳排放政策设计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1995-2010年各省市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数据通过检验后,再采用Period SUR加权检验并进行GLS回归估计,得出本文考虑的几个主要经济发展状况的要素与地区碳排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各地区可以通过鼓励产业优化升级还有地区对外贸易调整达到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世界各国开始倡导和关注低碳经济、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的趋势下,我们国家也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通过各种措施达到在不影响经济发展情况下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4.
以政府和企业的视角建立碳排放的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环保政策执行力和碳排放力度,以此为契点构建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三者统一的博弈模型,并分别梳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关系,指出了限制碳排放乃至建设低碳社会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条件。基于此,应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着手来建设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能够显著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存在异质性传导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更明显。对此,应统筹规划低碳经济高质量增长方案、厚植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基底”、多主体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与碳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聂鸣 《经济评论》2012,(5):144-151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主流科学界对此达成的共识及其激发的国际政治响应,推动了经济学界对碳排放与碳减排问题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绿色生产率与效率、碳减排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因素解析法虽能识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考察的因素具有局限性,多元计量分析弥补了因素解析法研究的不足,基于生产前沿的生产率与效率评价模型为低碳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模型能模拟复杂经济系统中碳排放及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有关碳排放与碳减排的多视角研究有待完善,基于企业与居民行为的微观经济研究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7.
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气候问题的凸现,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发展碳排放交易则是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缺乏一个统一的市场交易体系.在全国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场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基于碳排放交易的内涵,结合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分析得出其对我国建设碳交易市场的启示,探讨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路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构建基于分权化管理模式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完善碳排放交易法规制度,健全碳排放交易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文章以低碳的视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认清我国当前出口贸易模式和耗能的特点,并通过估算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总结出低碳化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其次,以CO2为例建立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模型,按照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模型将影响CO2排放量增加的因素归结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徐州为例,对其工业碳排放总量、工业行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低碳产业的相对划分、产业结构演进的能源消费效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加快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耗能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突出,能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使得经济发展中碳排放量居高难下。虽然新疆生态环境脆弱,但却具有发展新能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问题对于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伟杰 《经济论坛》2013,(1):109-112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铱赖一次能源的消费,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本文基于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我国1990 ~ 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下的碳排放量、能源强度和总的碳排放强度,针对测算结果给出我国碳减排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5~2012年中国29个地区为例,基于中国整体和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对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环境指标与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袁明,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效应不同,且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贸易排放效应差异明显。而且环境管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仅是对变量均值估计,不能反映省域碳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非平稳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技术引入空间效应,发现GWR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明显优势: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之前存在内生经济关系;影响碳排放量各因素在省域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为低碳经济实现提出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碳排放的密集区域,城市化是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1985-2009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和同期中国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碳排放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显著。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提出中国实现低碳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黑龙江省1990~2009年GDP和碳排放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黑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是制订与调整各项环境政策,从而减少或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环境压力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以当今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减物质化概念为基础,从理论上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表征环境压力,探讨了中国1952~200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即该阶段的去物质化发展状况,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952~2005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增长1%将使得碳排放增长0.75%,碳排放强度减少0.25%,环境压力增长2.21%,中国已经处干碳排放的相对减物质化阶段,但是状况尚不稳定,仍存在小幅度反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工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江苏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情况,基于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江苏省的工业内部结构与其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工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总体上呈较强的相关性,但各工业行业产值与碳排放量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取决于各行业的特性、生产和节能技术水平、发展阶段等因素。最后提出,在制定工业部门的低碳调整目标时,除了应重点关注各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力外,还必须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文  李东 《技术经济》2013,32(1):106-111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0-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计算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利用产业部门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探讨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特征,以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为坐标轴,绘制黑龙江省产业部门碳排放四象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通过借鉴欧盟和美国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